王夫之词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王夫之词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第7-13页 |
一、船山词集及其词作简介 | 第8-9页 |
二、船山词的传播史和研究史 | 第9-13页 |
第一章 王夫之词创作的背景 | 第13-30页 |
第一节 社会文化背景:改朝易代,华夷之辨 | 第13-17页 |
第二节 个人生活背景:孤忠志士,艰辛生涯 | 第17-24页 |
第三节 作者的思想背景 | 第24-30页 |
第二章 王夫之的词学态度和词的创作渊源 | 第30-38页 |
第一节 王夫之的词学态度 | 第30-35页 |
第二节 王夫之词创作渊源 | 第35-38页 |
第三章 王夫之词的思想内容 | 第38-87页 |
第一节 寄托遥深的咏物写景词 | 第39-55页 |
第二节 缠绵悱恻的悼亡言情词 | 第55-62页 |
第三节 感时伤怀的节序物候词 | 第62-72页 |
第四节 激楚苍凉的述志抒怀词 | 第72-76页 |
第五节 真挚亲切的唱和赠友词 | 第76-84页 |
第六节 悲歌慷慨的怀古咏史词 | 第84-87页 |
第四章 王夫之词的艺术特色 | 第87-113页 |
第一节 苏世独立、壮怀激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 第87-94页 |
第二节 豪以婉出、放以约见的双重风格 | 第94-97页 |
第三节 香草美人、比兴寄托的象征手法 | 第97-101页 |
第四节 密度适中、恰如其分的用典方式 | 第101-107页 |
第五节 “定格联章”、善用组词的篇章结构 | 第107-108页 |
第六节 沉郁顿挫、志深情长的运笔之法 | 第108-113页 |
结语 王夫之词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 第113-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19页 |
后记 | 第119-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