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中医治疗学论文

附子临床应用安全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5页
 一、附子临床应用的传统认识第9-11页
 二、附子应用的现代研究第11-13页
 三、发展趋势述评第13-15页
第一部分 研究方法第15-17页
 一、研究目的第15页
 二、研究内容第15页
 三、具体研究方法第15-17页
  (一) 研究对象第15页
  (二) 病例纳入标准第15页
  (三) 信息采集表的制定第15页
  (四) 信息收集内容第15页
  (五) 信息收集方法第15页
  (六) 有关不良事件安全性评价第15页
  (七) 有关不良事件因果关系判断第15-16页
  (八) 统计分析方法第16页
  (九) 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第16-17页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第17-28页
 一、病例的基本情况第17页
 二、病例中附子的临床应用情况第17-21页
  (一) 159例病例的中医证型构成情况第17页
  (二) 159例病例按疾病系统分析第17-18页
  (三) 159例病例共361人/次的中药处方构成情况第18-19页
  (四) 159例病例共361人/次的附子用量情况第19页
  (五) 159例病例共361人/次的附子煎煮方法第19-20页
  (六) 159例病例共361人/次的附子煎煮时间第20页
  (七) 159例病例共361人/次的处方中附子配伍情况第20-21页
 三、117例随访病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第21-23页
  (一) 117例随访病例出现不良事件情况第21页
  (二) 3例附子不良事件的表现类型第21-22页
  (三) 117例随访病例的附子用量情况第22页
  (四) 117例随访病例的附子煎煮方法第22页
  (五) 117例随访病例的附子煎煮时间第22-23页
  (六) 117例随访病例的附子配伍情况第23页
 四、出现不良事件的3例病例报告第23-25页
  (一) 3例发生不良事件病例的安全性评价第23-25页
  (二) 3例发生不良事件病例的可能影响因素第25页
  (三) 3例发生不良事件病例的因果关系判断第25页
 五、研究结果第25-27页
  (一) 适应病证第25-26页
  (二) 用法用量第26页
  (三) 煎煮方法及煎煮时间第26页
  (四) 配伍第26页
  (五) 随访病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第26页
  (六) 不良反应表现第26页
  (七) 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第26页
  (八) 随访病例中附子的用量、用法第26页
  (九) 随访病例中附子的煎煮方法、煎煮时间第26-27页
  (十) 3例不良事件病例的配伍第27页
  (十一) 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第27页
  (十二) 不良反应因果关系判断第27页
 六、研究结论第27-28页
第三部分 讨论第28-31页
 一、中药不良反应现状分析第28页
 二、附子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第28-30页
  (一) 炮制不当第28-29页
  (二) 辨证用药第29页
  (三) 药物剂量第29页
  (四) 药物配伍第29页
  (五) 煎煮方法第29页
  (六) 个体差异第29-30页
 三、中药不良反应因果关系的评价具有特殊性第30-31页
  (一) 合理用药难辨别第30页
  (二) 量效关系不明确第30页
  (三) 药物质量难判断第30-31页
结语第31-32页
参考文献第32-34页
附录第34-40页
致谢第40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冷战后日本的对台政策及日台关系
下一篇:智能建筑安防监控中摄像系统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