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1页 |
| ·选题背景 | 第7-8页 |
| ·研究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8页 |
| ·故障选相和测距在国内外的进展 | 第8-9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9-10页 |
| ·小结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故障选相 | 第11-24页 |
| ·各种故障类型下相电流的特点 | 第11-13页 |
| ·两相短路 | 第11-12页 |
| ·两相短路接地 | 第12-13页 |
| ·各故障下电流差突变量的特点 | 第13-14页 |
| ·单相接地短路 | 第13页 |
| ·两相短路 | 第13页 |
| ·两相接地短路 | 第13页 |
| ·三相短路 | 第13-14页 |
| ·基于模故障分量和相关分析的故障选相元件 | 第14-22页 |
| ·模分量选相基本原理 | 第14-19页 |
| ·相关分析选相 | 第19-22页 |
| ·小结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故障测距算法的研究 | 第24-41页 |
| ·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方法分类 | 第24-26页 |
| ·行波法 | 第24-25页 |
| ·故障分析法 | 第25-26页 |
| ·智能化故障定位方法 | 第26页 |
| ·利用单端数据的故障定位算法 | 第26-33页 |
| ·单端电源下消除过渡电阻影响的方法 | 第26-27页 |
| ·双电源下消除过渡电阻影响的方法 | 第27-29页 |
| ·三相线路中消除过度电阻影响的方法 | 第29-32页 |
| ·工频单端故障定位方法存在的问题 | 第32-33页 |
| ·利用双端数据的故障定位算法 | 第33-38页 |
| ·基于两端非同步采样数据的定位算法 | 第33-34页 |
| ·基于两端同步采样数据的定位算法 | 第34-38页 |
| ·各种故障定位算法的比较 | 第38-40页 |
| ·使用工频量(相量)与解微分方程定位方法对比 | 第38页 |
| ·采用集中参数与同类采用分布参数电路模型的定位方法对比 | 第38页 |
| ·采用工频量的单、双端定位方法对比 | 第38页 |
| ·采用工频量与利用行波的定位方法对比 | 第38-39页 |
| ·需双端同步与不需双端同步的定位算法的比较 | 第39页 |
| ·结束语 | 第39-40页 |
| ·小结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故障录波信息系统 | 第41-51页 |
| ·软件的总体特点 | 第41-42页 |
| ·软件设计的特点----图形化界面 | 第42-44页 |
| ·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44-45页 |
| ·各功能模块的实现 | 第45-50页 |
| ·数据远传模块 | 第45-46页 |
| ·故障数据转换模块 | 第46-47页 |
| ·波形显示、打印模块 | 第47-48页 |
| ·故障分析模块 | 第48页 |
| ·用户配置模块 | 第48-50页 |
| ·小结 | 第50-51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51-53页 |
| ·本文所得出的结论 | 第51-52页 |
|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