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曲柳和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细根分解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引言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细根分解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埋袋法(buried litterbags) | 第15-16页 |
·原状土芯法(intact-core) | 第16页 |
·微根管法(minirhizotron) | 第16-17页 |
·其它方法 | 第17页 |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7页 |
·本研究目的意义和拟解决的问题 | 第17-19页 |
2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及研究方法 | 第19-24页 |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 | 第19-21页 |
·自然地理和气候 | 第19页 |
·土壤 | 第19-20页 |
·植被概况 | 第20-21页 |
·样地设置和仪器安装 | 第21页 |
·根系影像处理与数据采集 | 第21-22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中位值分解期和累积保存率的计算 | 第22页 |
·分解曲线的绘制与统计检验 | 第22-23页 |
·土壤环境因子测定 | 第23-24页 |
·土壤温度测定 | 第23页 |
·土壤含水量测定 | 第23-24页 |
3 细根形态结构与细根分解 | 第24-33页 |
·前言 | 第24-25页 |
·研究方法 | 第25页 |
·根系影像收集与分析 | 第25页 |
·根系直径与根序划分 | 第25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5页 |
·结果 | 第25-27页 |
·观测细根数量及直径和根序分布 | 第25页 |
·不同树种细根的分解比较 | 第25-26页 |
·不同直径等级细根的分解比较 | 第26-27页 |
·不同根序细根的分解比较 | 第27页 |
·讨论 | 第27-32页 |
·不同树种的细根分解 | 第27-29页 |
·不同直径等级细根的分解 | 第29-30页 |
·不同根序细根的分解 | 第30-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4 不同土层分布细根的分解 | 第33-39页 |
·前言 | 第33页 |
·研究方法 | 第33-34页 |
·根系影像收集与分析 | 第33页 |
·土壤层次划分 | 第33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3-34页 |
·结果 | 第34-35页 |
·不同土层之间的温度和湿度变化 | 第34-35页 |
·不同土层分布细根的比例及细根的形态特征 | 第35页 |
·不同土层分布细根的分解比较 | 第35页 |
·讨论 | 第35-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5 不同季节出生和死亡细根的分解 | 第39-46页 |
·前言 | 第39页 |
·研究方法 | 第39-40页 |
·根系影像收集与分析 | 第39页 |
·季节划分 | 第39-40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40页 |
·结果 | 第40-42页 |
·不同季节出生和死亡细根数量 | 第40页 |
·不同季节出生细根的分解对比 | 第40-41页 |
·不同季节死亡细根的分解对比 | 第41-42页 |
·讨论 | 第42-44页 |
·不同季节出生细根的分解 | 第42-43页 |
·不同季节死亡细根的分解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6 施肥对细根分解的影响 | 第46-59页 |
·前言 | 第46页 |
·研究方法 | 第46-47页 |
·根系影像收集与分析 | 第46页 |
·施肥试验 | 第46-47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47页 |
·结果 | 第47-53页 |
·施肥对细根直径和分枝比例的影响 | 第47页 |
·施肥对不同树种总体细根分解的影响 | 第47-49页 |
·施肥对不同直径等级和不同根序细根分解的影响 | 第49-52页 |
·施肥对不同土层分布细根分解的影响 | 第52-53页 |
·施肥对不同季节出生细根分解的影响 | 第53页 |
·讨论 | 第53-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