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生物能及其利用论文

大功率秸秆燃气燃烧机设计及其控制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绪论第9-16页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开发生物质能源的迫切性第9页
     ·生物质能的利用现状及发展第9-10页
     ·生物质裂解液化制生物燃油技术概况第10页
   ·国内外生物质气化技术概况第10-13页
     ·国内的技术现状第10-12页
     ·国外的研究进展第12-13页
   ·燃气燃烧机的技术现状第13-14页
     ·燃气燃烧机的分类第13页
     ·国内燃气燃烧机生产模式第13-14页
     ·国内生物质燃气燃烧机现状第14页
   ·研究目标和内容第14-16页
     ·研究目标及意义第14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4-16页
2 秸秆气化机组选取及其特性研究第16-25页
   ·斜板槽式生物质闪速裂解液化装置概述第16-17页
     ·生物质闪速热解液化原理第16页
     ·斜板槽式生物质闪速热解液化装置的工作过程第16-17页
   ·燃烧机功率的确定第17-20页
     ·反应器处理性能第17页
     ·燃烧机所需功率计算第17-20页
   ·秸秆燃气气化机组的选取第20-24页
     ·秸秆气化机组的工作过程第20-21页
     ·秸秆气化机组的选定第21-22页
     ·BLJQ-X型系列秸秆气化机组结构第22-23页
     ·燃气气化机组产气性能参数第23-24页
   ·本章小结第24-25页
3 气体燃料的燃烧第25-33页
   ·燃烧所需空气量的计算第25-26页
     ·燃烧所需理论空气量第25-26页
     ·实际空气需要量第26页
   ·燃烧产物的计算第26-28页
     ·燃气燃烧时理论烟气量的计算第27页
     ·实际烟气量计算第27-28页
   ·燃烧温度的确定第28-29页
   ·气体燃料燃烧的过程和特点第29-31页
     ·气体燃料的燃烧过程第29-30页
     ·燃烧类型及特点第30-31页
   ·燃烧过程的强化与完善第31-32页
     ·燃烧设备运行强度的表示第31页
     ·燃烧过程强化的途径第31-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4 燃气燃烧的气流混合理论第33-40页
   ·研究射流理论的内容和意义第33-34页
   ·单股射流的流动规律第34-35页
   ·多股射流与受限气流的流动规律第35-39页
     ·由喷嘴或厚壁孔口喷出的射流第35-36页
     ·由薄壁孔口喷出的射流第36-37页
     ·孔口前气体所需压力第37-39页
   ·本章小结第39-40页
5 秸秆燃气燃烧机的设计与计算研究第40-61页
   ·秸秆燃气的特性研究第40-42页
     ·秸秆燃气的成分第40页
     ·秸秆燃气的分子量第40-41页
     ·秸秆燃气的密度和相对密度第41页
     ·秸秆燃气的热值第41-42页
   ·秸秆燃气燃烧特性第42-45页
     ·燃气华白指数第42-43页
     ·秸秆燃气的着火温度第43页
     ·秸秆燃气的火焰传播速度第43-44页
     ·火浓度极限及燃烧理论空气量第44页
     ·秸秆燃气与常用燃气特性对比第44-45页
   ·秸秆燃气燃烧机结构形式的确定第45-48页
     ·燃烧机的技术要求第45页
     ·燃烧形式的确定第45-46页
     ·确定燃烧机供气方式第46-47页
     ·秸秆燃气燃烧机的结构及原理第47-48页
   ·燃烧机各尺寸参数的计算第48-58页
     ·空气系统的计算第48-52页
     ·燃气系统计算第52-58页
   ·点火方式的选择第58页
   ·风机的选型第58-59页
   ·燃烧机总体结构建模第59-60页
   ·本章小结第60-61页
6 秸秆燃气燃烧机控制的研究第61-65页
   ·秸秆燃气燃烧机的控制功能第61-63页
   ·控制系统实现过程第63-64页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结论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8页
附录第68-6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9-70页
致谢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深井技套井段井壁稳定技术研究
下一篇:钢铁企业循环经济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