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插图和附表清单 | 第10-11页 |
计量单位及缩略语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3页 |
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5页 |
·世界大豆及各主产国大豆种植面积情况简介 | 第12页 |
·世界大豆及各主产国大豆单产情况简介 | 第12-13页 |
·世界大豆及各主产国大豆总产情况简介 | 第13-14页 |
·与其它各国相比中国大豆的发展状况 | 第14-15页 |
·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紧迫性 | 第15页 |
2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趋势 | 第15-22页 |
·国外作物化控技术研究及主要成就 | 第15-17页 |
·我国作物化控的研究历程 | 第17页 |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及其相关作物的调控和主要成就 | 第17-22页 |
·中国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的展望 | 第22页 |
3 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落花落荚的影响 | 第23-2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3页 |
·试验设计 | 第23页 |
·试验方法及测试项目 | 第2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3-26页 |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花生长状况的影响 | 第23-24页 |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荚生长状况的影响 | 第24-25页 |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花荚脱落的影响 | 第25-26页 |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植株产量结构的影响 | 第26页 |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第26页 |
3 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干物质积累、生理生化、产量及品质的调控效应 | 第28-5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29页 |
·试验设计 | 第28页 |
·取样方法与测定项目 | 第28-29页 |
·数据分析 | 第2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9-49页 |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植株干物质的积累及调控 | 第29-30页 |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叶片生理生化的调控 | 第30-38页 |
·荚皮同化物代谢和糖分积累的变化及调控 | 第38-41页 |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根系生理生化的调控 | 第41-45页 |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籽粒生理生化的调控 | 第45-48页 |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产量构成、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第48-49页 |
3 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籽粒灌浆过程的调控 | 第50-5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0页 |
·试验材料及设计 | 第50页 |
·取样方法和测定项目 | 第50页 |
·数据分析 | 第5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0-53页 |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籽粒鲜重与干重积累动态的影响 | 第50-51页 |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荚皮鲜重与干重积累动态的影响 | 第51-52页 |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籽粒鲜重与灌浆速率的影响 | 第52页 |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籽粒体积及灌浆速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豆籽粒水分变化的影响 | 第53页 |
3 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同品种大豆氨基酸组分、脂肪酸组分、产量及品质的调控 | 第54-6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4页 |
·试验材料及设计 | 第54页 |
·数据分析 | 第5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4-65页 |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同品种大豆籽粒氨基酸组分的影响 | 第54-56页 |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同品种大豆籽粒脂肪酸组分含量的影响 | 第56-57页 |
·二○○六年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产量性状、产量和品质的调控 | 第57-60页 |
·二○○七年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产量性状、产量和品质的调控 | 第60-65页 |
·垦农4 号(K_4)产量结构、产量及品质的变化及调控 | 第60-61页 |
·黑农35 号(H_(35))产量结构、产量及品质的变化及调控 | 第61-63页 |
·垦农18 号(K_(18))产量结构、产量及品质的变化及调控 | 第63-65页 |
3 小结 | 第65-6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7-72页 |
·结论 | 第67页 |
·讨论 | 第67-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作者简介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