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在有限的司法资源下重构刑事简易程序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引言第9-10页
第一章 刑事简易程序存在的基础第10-21页
 一、刑事简易程序的客观需要第10-13页
  (一) 诉讼效益的追求第10-11页
  (二) 社会资源的有限第11-12页
  (三) 案件本身的差异第12-13页
 二、刑事简易程序的正当性分析第13-18页
  (一) 简易程序能够实现整体正义第13-14页
  (二) 简易程序无碍于程序公正第14-15页
  (三) 简易程序有利于效率配合下的正义的实现第15-18页
 三、刑事简易程序的功能负载第18-21页
第二章 刑事简易程序的比较分析第21-28页
 一、程序简约化是刑事制度发展的主要方向第21-22页
 二、刑事简易程序的主要制度建构第22-24页
 三、简易程序的共性特征及效果第24-25页
 四、国外刑事简易程序的主要模式第25-28页
  (一) 简易审判程序第25-26页
  (二) 减省某些诉讼环节的速决程序第26页
  (三) 刑事处罚令程序第26页
  (四) 辩诉交易程序第26-28页
第三章 我国刑事简易程序的立法现状及问题第28-38页
 一、我国刑事简易程序的立法现状第28-29页
 二、我国刑事简易程序的结构性缺陷第29-33页
  (一) 将刑罚作为适用简易程序的基准,没有顾及程序的普适性第30页
  (二) 程序没有获得实质性简化,与普通程序的区别不明显第30-31页
  (三) 被告人的程序选择权没有得到尊重第31-32页
  (四) 法院的中立地位受到一定影响第32页
  (五) 对辩护律师的依赖性大大增强第32-33页
 三、围绕刑事简易程序的学理论辩第33-38页
  (一) 被告人出现新的量刑情节能否适用简易程序第33页
  (二) 被告人当庭否认被指控事实能否适用简易程序第33-34页
  (三) 共同犯罪案件未区分主从犯能否适用简易程序第34-35页
  (四) 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能否适用简易程序第35-36页
  (五) 对于发现漏罪或再犯新罪的被告人能否适用简易程序第36-38页
第四章 我国刑事简易程序的具体建构第38-45页
 一、刑事简易程序建构的总体要求第38页
 二、刑事简易程序的多轨设计第38-40页
  (一) 设置认罪速决程序第39页
  (二) 设置轻罪简易程序第39-40页
  (三) 设处罚令程序第40页
 三、刑事简易程序中的司法职权配置第40-42页
  (一) 法院管辖权方面第40-41页
  (二) 检察院量刑建议权方面第41页
  (三) 程序决定权方面第41-42页
  (四) 裁判决定权方面第42页
 四、刑事简易程序中被告人程序利益的保障第42-43页
 五、简易程序的程序简化第43-45页
结语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48-49页
后记第49-50页
详细摘要第50-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宋濂与宋明理学
下一篇:MBD4基因多态与肺癌易感性及预后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