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0-28页 |
| ·概述 | 第10页 |
| ·菁染料的介绍 | 第10-15页 |
| ·菁染料的特点和分类 | 第10-11页 |
| ·菁染料的合成 | 第11-15页 |
| ·菁染料在DNA荧光标记中的应用研究 | 第15-26页 |
| ·DNA分子荧光探针 | 第15-17页 |
| ·非共价键合荧光标识 | 第15-16页 |
| ·共价键合荧光标识 | 第16-17页 |
| ·菁染料DNA分子荧光探针 | 第17-24页 |
| ·嵌入性荧光染料 | 第17-20页 |
| ·杂交荧光探针 | 第20-24页 |
| ·目标分子灯标的设计 | 第24-26页 |
| ·论文的选题依据 | 第26页 |
| ·染料分子结构设计 | 第26-28页 |
| ·分子设计 | 第26-27页 |
| ·特定官能团的引入 | 第27-28页 |
| 2 三正电荷的新型水溶性菁染料的合成及光谱性能的研究 | 第28-43页 |
| ·实验部分 | 第28-32页 |
| ·仪器和试剂 | 第28-29页 |
| ·染料的合成 | 第29-32页 |
| ·染料的合成路线 | 第29-30页 |
| ·中间体的合成 | 第30-31页 |
| ·Dye1染料的合成 | 第31-32页 |
| ·Dye2染料的合成 | 第3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2-42页 |
| ·吲哚啉季胺盐中间体合成的影响因素 | 第32-34页 |
| ·反应混合液中原料浓度对中间体收率的影响 | 第33页 |
| ·反应温度及溶剂的影响 | 第33页 |
| ·原料比例的影响 | 第33-34页 |
| ·合成吡啶中间体投料量和吡啶滴加速度的影响 | 第34页 |
| ·染料合成和分离的讨论 | 第34-38页 |
| ·染料的光谱性质 | 第38-42页 |
| ·染料Dye1的光谱性质 | 第39-40页 |
| ·染料Dye2的光谱性质 | 第40-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3 长羟基链五甲川菁染料的合成及光谱性质的研究 | 第43-67页 |
| ·实验部分 | 第43-49页 |
| ·仪器和试剂 | 第43-44页 |
| ·染料 1B的合成 | 第44-46页 |
| ·合成路线 | 第44-45页 |
| ·中间体的合成 | 第45-46页 |
| ·染料 1A合成 | 第46页 |
| ·染料 1B的制备 | 第46-47页 |
| ·染料2A和2B的制备 | 第47页 |
| ·染料3的合成 | 第47-49页 |
| ·染料3B的合成路线 | 第47-48页 |
| ·中间体的合成 | 第48-49页 |
| ·染料3A的合成 | 第4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9-66页 |
| ·中间体合成的影响因素 | 第49-50页 |
| ·染料的结构表征 | 第50-56页 |
| ·染料 1B的质谱和核磁氢谱 | 第50-52页 |
| ·染料 1A的核磁氢谱 | 第52-53页 |
| ·染料2B的质谱和氢谱 | 第53-55页 |
| ·染料2A的核磁氢谱 | 第55页 |
| ·染料3B的核磁氢谱 | 第55-56页 |
| ·染料3A的核磁氢谱 | 第56页 |
| ·染料的光谱性质 | 第56-62页 |
| ·1B染料的吸收和荧光光谱 | 第56-57页 |
| ·1A染料的吸收和荧光光谱 | 第57-58页 |
| ·2B染料的吸收和荧光光谱 | 第58-59页 |
| ·2A染料的吸收和荧光光谱 | 第59-60页 |
| ·3B染料的吸收和荧光光谱 | 第60-61页 |
| ·3A染料的吸收和荧光光谱 | 第61-62页 |
| ·染料的光稳定性测试 | 第62-66页 |
| ·光稳定性测试方法 | 第62-64页 |
| ·测试结果讨论 | 第64-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结论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 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