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图表目录 | 第11-13页 |
缩略语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24页 |
·信道纠错编码的发展 | 第14-15页 |
·信道纠错编码在通信系统中的作用 | 第15-17页 |
·构造好码,提高纠错码性能的方式 | 第17-22页 |
·级联码 | 第17-20页 |
·交织器 | 第20-22页 |
·论文结构及主要成果 | 第22-24页 |
第二章 交叠编码迭代译码方案的基本原理 | 第24-38页 |
·线性分组码的基本概念 | 第24-28页 |
·信道纠错编码的分类 | 第24-25页 |
·线性分组码的定义 | 第25-28页 |
·交叠编码迭代译码方案概述 | 第28-36页 |
·交叠编码迭代译码方案基本原理 | 第28-31页 |
·交叠编码迭代译码方案编码过程 | 第31-34页 |
·交叠编码迭代译码方案译码过程 | 第34-36页 |
·交叠编码迭代译码方案性能分析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RS 码编译码原理 | 第38-63页 |
·RS 码的相关代数理论 | 第38-41页 |
·有限域 | 第38-39页 |
·扩展域GF(2~m)中的加法和乘法 | 第39-40页 |
·有限域的本原多项式 | 第40-41页 |
·RS 码的编码方法 | 第41-45页 |
·伽罗华域算术 | 第42-44页 |
·RS 码的编码方法 | 第44-45页 |
·RS 码的译码方法 | 第45-48页 |
·RS 码的频域译码方法 | 第46-48页 |
·RS 码的时域译码方法 | 第48页 |
·RS 码的BERLEKAMP-MASSEY 硬判决译码算法 | 第48-55页 |
·伴随式计算 | 第49-50页 |
·错误位置计算 | 第50-55页 |
·错误值计算 | 第55页 |
·RS 码的CHASE 软判决译码算法 | 第55-61页 |
·基本概念 | 第55-58页 |
·Chase 软判决译码算法发展及分类 | 第58-60页 |
·Chase 算法的基本原理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四章 RS 码下的交叠编码迭代译码方案仿真 | 第63-77页 |
·仿真背景 | 第63-65页 |
·基于以太网的无源光接入网(EPON) | 第63-65页 |
·EPON 的发展前景 | 第65页 |
·应用RS 码的交叠编码迭代译码方案的参数设计及分析 | 第65-67页 |
·译码方式选择 | 第65-66页 |
·信道选择:AWGN 高斯白噪声信道 | 第66页 |
·码型选择 | 第66-67页 |
·影响性能关键因素选择 | 第67页 |
·应用RS 码BM 硬判决译码的交叠编码迭代译码方案仿真分析 | 第67-71页 |
·公共信息长度δ | 第67-69页 |
·迭代译码的迭代次数 | 第69-70页 |
·BM 硬判决译码下,方案最佳性能 | 第70-71页 |
·应用RS 码CHASE 软判决译码的交叠编码迭代译码方案仿真分析 | 第71-75页 |
·公共信息长度δ | 第71-73页 |
·迭代译码的迭代次数 | 第73-74页 |
·Chase 软判决译码下,方案最佳性能 | 第74-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五章 LDPC 码编译码原理 | 第77-89页 |
·LDPC 码的概述 | 第77-78页 |
·WiMAX 标准 LDPC 码的构造结构 | 第78-80页 |
·WiMAX 标准 LDPC 码的编码方法 | 第80-83页 |
·LDPC 码的通用编码方法 | 第80-81页 |
·Block-LDPC 码的编码方法 | 第81-83页 |
·BP 和积算法 | 第83-88页 |
·和积算法的译码思想 | 第83-84页 |
·概率域BP 算法 | 第84-86页 |
·对数域BP 算法 | 第86-87页 |
·BP-based 算法 | 第87页 |
·归一化BP-based 算法 | 第87-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六章 LDPC 码下的交叠编码迭代译码方案仿真 | 第89-95页 |
·仿真背景 | 第89-91页 |
·IEEE 802.16 标准的体系 | 第89-90页 |
·IEEE 802.16 标准的体系 | 第90-91页 |
·WiMAX 标准下交叠编码迭代译码方案仿真分析 | 第91-94页 |
·交叠编码迭代译码方案使用的LDPC 码参数说明 | 第91-93页 |
·交叠编码迭代译码方案仿真性能 | 第93-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第七章 总结 | 第95-97页 |
·本文主要工作与贡献 | 第95-96页 |
·今后研究工作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1页 |
个人简历 | 第101页 |
在学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0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01-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