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引言 | 第10-13页 |
| 第一章 测定生物样品中乐福昔布含量的HPLC分析方法 | 第13-24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13页 |
| ·药品和试剂 | 第13页 |
| ·仪器 | 第13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13-14页 |
| ·血浆样品预处理 | 第13页 |
| ·色谱条件 | 第13-14页 |
| ·样品测定 | 第14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14-23页 |
| ·内标的选择 | 第14页 |
| ·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14页 |
| ·分析方法的确证 | 第14-21页 |
| ·方法的专属性 | 第14-16页 |
| ·标准曲线和定量限 | 第16-17页 |
| ·精密度和准确度 | 第17-19页 |
| ·稳定性考察 | 第19-21页 |
| ·分析方法的实施 | 第21-23页 |
| ·数据处理 | 第23页 |
| 4.结论与讨论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比格犬单次口服乐福昔布后的药动学研究和生物利用度研究 | 第24-34页 |
| 1.实验材料 | 第24页 |
| ·药品和试剂 | 第24页 |
| ·实验动物 | 第24页 |
| 2.实验方法 | 第24-25页 |
| ·实验设计 | 第24-25页 |
| ·样品分析 | 第25页 |
| ·数据分析 | 第25页 |
| 3.实验结果 | 第25-32页 |
| 4 结论与讨论 | 第32-34页 |
| ·口服乐福昔布片剂颗粒 | 第32页 |
| ·生物利用度 | 第32-34页 |
| 第三章 比格犬连续口服乐福昔布片剂颗粒后的药代动力学评价 | 第34-38页 |
| 1.实验材料 | 第34页 |
| ·药品和试剂 | 第34页 |
| ·实验动物 | 第34页 |
| 2.实验方法 | 第34页 |
| ·实验设计 | 第34页 |
| ·样品和数据分析 | 第34页 |
| 3.实验结果 | 第34-37页 |
| 4 结论与讨论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大鼠单次灌胃乐福昔布后的药代动力学评价 | 第38-45页 |
| 1.实验材料 | 第38页 |
| ·药品和试剂 | 第38页 |
| ·实验动物 | 第38页 |
| ·仪器 | 第38页 |
| 2.实验方法 | 第38页 |
| ·实验设计 | 第38页 |
| ·血浆样品测定和数据分析 | 第38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38-43页 |
| 4 结论与讨论 | 第43-45页 |
| 第五章 乐福昔布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 第45-54页 |
| 1.实验材料 | 第45页 |
| ·药品和试剂 | 第45页 |
| ·实验动物 | 第45页 |
| ·仪器 | 第45页 |
| 2.实验方法 | 第45页 |
| ·实验设计 | 第45页 |
| ·样品测定和数据分析 | 第45页 |
| 3.实验结果 | 第45-52页 |
| 4 结论与讨论 | 第52-54页 |
| 第六章 大鼠单次灌服乐福昔布后的粪、尿和胆汁排泄 | 第54-57页 |
| 1.实验材料 | 第54页 |
| ·药品和试剂 | 第54页 |
| ·实验动物 | 第54页 |
| 2.实验方法 | 第54页 |
| ·实验设计 | 第54页 |
| ·样品测定和数据分析 | 第54页 |
| 3.实验结果 | 第54-55页 |
| 4 结论与讨论 | 第55-57页 |
| 第七章 乐福昔布血浆蛋白结合率研究 | 第57-60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57页 |
| ·药品和试剂 | 第57页 |
| ·动物 | 第57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57-58页 |
| ·实验设计 | 第57-58页 |
| ·样品分析 | 第58页 |
| ·数据分析 | 第58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58-59页 |
| 4 结论与讨论 | 第59-60页 |
| 第八章 乐福昔布对大鼠肝药酶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60-64页 |
| 1.实验材料 | 第60页 |
| ·药品和试剂 | 第60页 |
| ·实验动物 | 第60页 |
| 2.实验方法 | 第60-62页 |
| ·实验设计 | 第60-61页 |
| ·各给药组的确定 | 第61页 |
| ·样品分析 | 第61页 |
| ·微粒体的制备及蛋白浓度的测定方法 | 第61-62页 |
| ·双光束分光光度法测P450含量 | 第62页 |
| ·数据分析 | 第62页 |
| 3.实验结果 | 第62页 |
| 4.结论与讨论 | 第62-64页 |
| 第九章 乐福昔布在大鼠体内外的代谢转化研究 | 第64-75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64-65页 |
| ·仪器与设备 | 第64页 |
| ·药品和试剂 | 第64页 |
| ·实验动物 | 第64-65页 |
| 2.实验方法 | 第65-66页 |
| ·肝微粒体的制备 | 第65页 |
| ·体外代谢产物的制备 | 第65页 |
| ·生物样品的获得 | 第65页 |
| ·样品预处理 | 第65-66页 |
| ·ESI-MS~N分析条件与方法 | 第66页 |
| ·超导核磁共振检测方法 | 第66页 |
| ·数据分析 | 第66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66-73页 |
| 4 结论与讨论 | 第73-75页 |
| 第十章 乐福昔布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表型 | 第75-79页 |
| 1.实验材料 | 第75页 |
| ·药品和试剂 | 第75页 |
| ·实验动物 | 第75页 |
| 2.实验方法 | 第75-77页 |
| ·实验设计 | 第75页 |
| ·样品分析 | 第75-76页 |
| ·肝微粒体孵育方法 | 第76-77页 |
| ·数据分析 | 第77页 |
| 3.实验结果 | 第77-78页 |
| 4.结论和讨论 | 第78-79页 |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附录 | 第83-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