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齐贤汉诗创作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导论 | 第9-12页 |
第一章 李齐贤生平与思想 | 第12-37页 |
第一节 李齐贤生活的时代背景 | 第12-14页 |
第二节 李齐贤生平 | 第14-20页 |
第三节 李齐贤的中国情结 | 第20-30页 |
第四节 李齐贤与性理学传播 | 第30-37页 |
第二章 李齐贤论诗与中国诗话 | 第37-51页 |
第一节 高丽诗话与中国诗话的关系 | 第37-39页 |
第二节 李齐贤对诗歌的认识 | 第39-51页 |
第三章 李齐贤诗歌 | 第51-99页 |
第一节 李齐贤诗歌的接受屏幕 | 第51-60页 |
第二节 李齐贤诗歌的思想指向 | 第60-70页 |
第三节 李齐贤诗歌的艺术特色 | 第70-99页 |
第四章 李齐贤词 | 第99-139页 |
第一节 高丽时期词的创作概说 | 第99-105页 |
第二节 李齐贤词的情感维度 | 第105-112页 |
第三节 李齐贤词的艺术特色 | 第112-135页 |
第四节 后世文人对李齐贤词的接受 | 第135-139页 |
第五章 李齐贤小乐府 | 第139-158页 |
第一节 高丽时期的乐府 | 第139-140页 |
第二节 “小乐府”名称由来 | 第140-143页 |
第三节 “小乐府”的主要文化旨趣 | 第143-151页 |
第四节 “小乐府”的艺术特色 | 第151-153页 |
第五节 后世文人对小乐府的接受 | 第153-158页 |
第六章 李齐贤的地位及影响 | 第158-16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60-163页 |
研究结论 | 第160-161页 |
主要创新成果 | 第161-162页 |
研究展望 | 第162-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163-1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