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化促进与普通住宅设计策略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14页 |
1 绪论 | 第14-22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19页 |
·住宅产业 | 第15-17页 |
·住宅产业化 | 第17-18页 |
·普通住宅 | 第18-19页 |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9页 |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9-21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研究框架 | 第20-21页 |
·小结 | 第21-22页 |
2 我国住宅产业化与普通住宅建设的问题分析 | 第22-34页 |
·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历程 | 第22-24页 |
·改革开放前的工业化住宅试点 | 第22-23页 |
·改革开放后的住宅产业化推进 | 第23-24页 |
·我国住宅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27页 |
·产业政策不配套的问题 | 第24-25页 |
·房地产商的无序竞争问题 | 第25-26页 |
·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 第26-27页 |
·我国普通住宅建设历程 | 第27-29页 |
·改革开放前的福利住房建设 | 第27-28页 |
·改革开放后的商品化住房建设 | 第28-29页 |
·我国普通住宅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32页 |
·建设主体的错位 | 第29页 |
·被动式设计和粗放型设计 | 第29页 |
·重形式轻内涵 | 第29-30页 |
·住宅套型面积不合理 | 第30-32页 |
·重短期效益轻科学发展 | 第32页 |
·小结 | 第32-34页 |
3 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的启示和思考 | 第34-52页 |
·欧美的工业化住宅 | 第34-40页 |
·欧美工业化住宅理论 | 第34-37页 |
·欧美工业化住宅实践 | 第37-40页 |
·日本的平民住宅 | 第40-42页 |
·日本的平民住房政策 | 第40页 |
·日本的平民住宅设计 | 第40-42页 |
·香港的公屋及供给模式 | 第42-44页 |
·香港的公屋政策 | 第42-43页 |
·香港的公屋供给模式 | 第43-44页 |
·新加坡的公屋与供应模式 | 第44-45页 |
·新加坡的房屋政策 | 第44页 |
·新加坡公屋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 第44-45页 |
·我国工业化住宅的理论与实践 | 第45-47页 |
·支撑体住宅的研究 | 第45-46页 |
·框架轻板住宅的研究 | 第46-47页 |
·几点启示与思考 | 第47-50页 |
·住宅建设应由政府主导 | 第47页 |
·工业化是必由之路 | 第47-48页 |
·科技进步是住宅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 第48-49页 |
·质量、功能、价格是住宅产业的生命力 | 第49页 |
·规模效益和社会分工是住宅产业化的集中体现 | 第49页 |
·住宅设计必须促进住宅产业化发展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2页 |
4 促进产业化的普通住宅设计原则 | 第52-66页 |
·标准化与多样化统一的原则 | 第52-55页 |
·标准化与多样化 | 第52-55页 |
·辨证统一 | 第55页 |
·适应工业化建造体系的原则 | 第55-57页 |
·住宅整体装配化、模块化 | 第56页 |
·支撑体与围护体有效分离 | 第56-57页 |
·结构轻型化 | 第57页 |
·满足工厂化部配件要求的原则 | 第57-59页 |
·设计、生产、安装一体化 | 第57页 |
·实现住宅多样化与集约化 | 第57-58页 |
·围护体性能优良 | 第58页 |
·装修集成化 | 第58-59页 |
·提高住宅科技含量的原则 | 第59-64页 |
·延长住宅寿命 | 第59页 |
·提高住宅舒适性 | 第59-60页 |
·满足住宅的节能措施 | 第60-61页 |
·满足智能化要求 | 第61-62页 |
·强调精细化设计 | 第62-64页 |
·小结 | 第64-66页 |
5 促进产业化的普通住宅设计策略 | 第66-140页 |
·解决标准化与多样化的矛盾 | 第66-78页 |
·大量性定制 | 第66-71页 |
·平面布置的模数制约因素 | 第71-72页 |
·平面布置的灵活性设计 | 第72-78页 |
·与工业化建造体系相适应的设计策略 | 第78-97页 |
·适合我国的工业化建造体系 | 第78-80页 |
·工业化建造体系对空间布局的制约因素 | 第80-84页 |
·在制约条件下的设计策略 | 第84-97页 |
·与工厂化部配件相对应的设计策略 | 第97-125页 |
·工厂化部配件的设计选择 | 第97-103页 |
·工厂化部配件的技艺一体化 | 第103-104页 |
·工厂化部配件的设计策略 | 第104-125页 |
·以科技进步提高普通住宅品质 | 第125-138页 |
·促进住宅的长寿命化 | 第125-127页 |
·提高住宅的舒适性能 | 第127-128页 |
·提升住宅的节能性能 | 第128-130页 |
·满足住宅的智能化需求 | 第130-133页 |
·精细设计 | 第133-138页 |
·小结 | 第138-140页 |
6 结语 | 第140-142页 |
致谢 | 第142-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46页 |
附录 | 第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