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导论 | 第10-17页 |
第一节、研究缘由及意义 | 第10-13页 |
第二节、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3-17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一章 社区概况 | 第17-26页 |
第一节 南阳市及镇平县的基本情况及基督教传播历史 | 第17-22页 |
一、南阳市及镇平县基本情况 | 第17页 |
二、南阳市基督教(含天主教)发展传播史 | 第17-19页 |
三、镇平县基督教传播发展史及现状 | 第19-22页 |
第二节 北庄村情及基督教传播发展史 | 第22-26页 |
一、北庄村情 | 第22-24页 |
二、北庄基督教传播发展史及基本情况 | 第24-26页 |
第二章 改革开放后基督教在北庄发展的原因分析 | 第26-49页 |
第一节 基督教洋教色彩的消退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基督教管理的宽松 | 第27-36页 |
一、国家政策的宽松 | 第29-30页 |
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基层的切实贯彻 | 第30-31页 |
三、相关部门在执行基督教管理时的无奈 | 第31-36页 |
第三节 西方文化的巨大影响 | 第36-39页 |
第四节 村庄的深刻变迁 | 第39-47页 |
一、和平稳定而日益富裕的农村生活为基督教的发展提供了相对有利的条件 | 第39-40页 |
二、村庄文化的变迁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基督教发展的阻力 | 第40-47页 |
第五节 基督教自身的特点 | 第47-49页 |
第三章 周围群众的冷淡反应及偶尔表现出来的冲突 | 第49-56页 |
第一节 周围群众的冷淡反应 | 第49-53页 |
第二节 偶尔爆发的冲突 | 第53-56页 |
一、具体的冲突 | 第53页 |
二、对宽容相关问题的一些思考 | 第53-56页 |
第四章 社会功能的分析 | 第56-66页 |
第一节 对道德影响微乎其微 | 第56-60页 |
第二节 无足轻重的社会控制作用 | 第60-61页 |
第三节 适得其反的心理调适作用 | 第61-62页 |
第四节 得不偿失的小范围整合 | 第62-64页 |
第五节 具有两面性的社会互助 | 第64-66页 |
第五章 黯淡的前景 | 第66-72页 |
第一节 价值体系的冲突 | 第66-69页 |
一、伦理道德的争议 | 第67-68页 |
二、原罪与忏悔的争议 | 第68-69页 |
第二节 科学与理性的深入人心 | 第69-72页 |
一、科学知识的日益传播 | 第69-70页 |
二、理性思维的加强 | 第70-72页 |
小结 | 第72-88页 |
第一节 无人聆听的福音 | 第72-73页 |
第二节 对大陆基督教的社会学研究存在的问题的反思 | 第73-88页 |
一、基督教的社会学调查的困难 | 第73-74页 |
二、对事实的轻视 | 第74-78页 |
三、理论的陈旧与薄弱 | 第78-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后记 | 第92-93页 |
附录 | 第93-104页 |
1. 干宝:《宋定伯捉鬼》 | 第93-94页 |
2. 高树序等:《南阳乡绅公呈》 | 第94-95页 |
3. 潘光旦:《迷信者不迷》 | 第95-96页 |
4. 乌格里诺维奇:《世界观群体示范类型学》 | 第96-98页 |
5. 方舟子:《达尔文忏悔了吗?》 | 第98-102页 |
6. 新华网"人民群众思想状况调查问卷"部分结果汇总表 | 第102-10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04-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