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5页 |
目录 | 第15-17页 |
前言 | 第17-28页 |
1.引言 | 第17页 |
2.研究背景和现状 | 第17-28页 |
·预防、治疗现状 | 第17-19页 |
·脑卒中的细胞死亡机制 | 第19-22页 |
·双向电泳联合生物质谱蛋白质组学技术平台现状 | 第22-24页 |
·使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平台进行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和保护机制研究的现状 | 第24-2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8-45页 |
1.实验动物 | 第28页 |
2.四血管夹闭大鼠全脑缺血模型 | 第28-29页 |
3.分离大鼠海马CA1、CA3和齿状回区组织 | 第29页 |
4.海马组织冰冻切片 | 第29页 |
5.神经元尼氏染色 | 第29页 |
6.光学显微镜数码拍照和计数 | 第29-30页 |
7.分离大鼠海马组织线粒体 | 第30-31页 |
8.透射电镜观察提纯的线粒体 | 第31页 |
9.制备免疫印迹组织蛋白和线粒体蛋白样品 | 第31-32页 |
10.制备双向电泳组织蛋白和线粒体蛋白样品 | 第32页 |
11.测定免疫印迹蛋白样品浓度 | 第32-33页 |
12.测定双向电泳蛋白样品浓度 | 第33页 |
13.免疫印迹 | 第33页 |
14.双向电泳 | 第33-38页 |
15.凝胶染色 | 第38-40页 |
16.图象采集与分析 | 第40-41页 |
17.质谱前样品处理 | 第41-43页 |
18.质谱分析 | 第43页 |
19.数据库搜索 | 第43-44页 |
20.统计学方法 | 第44-45页 |
结果 | 第45-64页 |
1.脑缺血相关的大鼠海马组织分区蛋白质组差异表达 | 第45-46页 |
·大鼠海马组织CA1区和CA3区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敏感性差异 | 第45页 |
·假手术组CA1和CA3蛋白质组差异 | 第45页 |
·脑缺血24小时后CA1和CA3蛋白质组发生差异表达 | 第45-46页 |
2.脑缺血相关的大鼠海马组织线粒体蛋白质组差异表达 | 第46-48页 |
·成功获得分离提纯的大鼠海马组织线粒体 | 第46页 |
·脑缺血24小时后海马组织线粒体蛋白质组发生差异表达 | 第46页 |
·脑缺血后海马组织线粒体中抑制素表达发生变化 | 第46-48页 |
3.图表 | 第48-64页 |
讨论 | 第64-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109页 |
成果 | 第109-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