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资源调2查与水利规划论文--水资源开发论文

喀斯特流域水资源安全评价及调控研究--以普定后寨河流域为例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8-18页
   ·研究背景第8-13页
     ·世界水资源危机日趋严重第8-9页
     ·中国水资源安全问题严重第9-13页
   ·流域水资源安全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态势第13-15页
     ·国外现状及发展态势第13-14页
     ·国内现状及发展态势第14页
     ·存在问题第14-15页
   ·研究目的第15页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5-17页
     ·流域水资源安全评价理论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第16页
     ·流域水资源安全评价方法的确定第16页
     ·流域水资源调控模式研究第16页
     ·流域水资源安全相对政策、建议分析第16-17页
   ·研究技术途径第17-18页
第2章 流域水资源安全评价第18-43页
   ·流域水资源的特征第18页
   ·贵州喀斯特地貌条件下水文水资源特性第18-19页
   ·流域水资源安全内涵第19-22页
     ·水资源安全的定义第19-21页
     ·水安全的定义第21页
     ·二者之间的关系第21-22页
   ·水资源安全的内容第22-24页
     ·水质的安全第22页
     ·水量的安全第22-23页
     ·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安全第23-24页
   ·贵州岩溶生态环境脆弱性特征分析第24-27页
     ·环境容量低第24-25页
     ·生态系统变异敏感度高第25-26页
     ·灾变承受阀值弹性小第26-27页
     ·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异质性的独特响应区第27页
   ·贵州喀斯特岩溶地区水资源安全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第27-30页
     ·季节性水资源短缺第27-28页
     ·喀斯特地貌的本身性质造成水资源短缺第28-29页
     ·水质的污染第29-30页
   ·流域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第30-35页
     ·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理论基础第30页
     ·与水评价相关的指标体系研究进展第30-31页
     ·指标体系建立原则第31-33页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步骤第33-34页
     ·指标体系的建立第34-35页
   ·流域水资源安全评价第35-43页
     ·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第35-36页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第36-41页
     ·评价指标不安全指数模型的确定第41页
     ·水资源不安全分级第41-43页
第3章 案例分析第43-62页
   ·研究区概况第43-46页
     ·地理位置、范围第43页
     ·气候第43页
     ·水文第43页
     ·土壤植被第43-44页
     ·社会经济状况第44页
     ·研究区的构成第44-46页
     ·研究区水资源现状第46页
   ·研究区水资源安全评价第46-62页
     ·指标体系的建立第46-49页
     ·指标权重的计算第49-52页
     ·后寨河流域水资源不安全综合指数的确定第52-53页
     ·后寨河流域水资源安全评价结果第53-56页
     ·后寨河流域水资源较不安全性分析第56-62页
第4章 后寨河流域和贵州喀斯特地区水资源调控模式研究第62-74页
   ·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第62-63页
     ·水土流失仍在继续,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底第62页
     ·水污染问题值得注意第62页
     ·工程管理不力,设备利用率低,农村人畜饮水问题难第62-63页
     ·城镇化高速发展,供水水源工程任务艰巨第63页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调控模式分析第63-70页
     ·保证水质安全的调控模式第63-65页
     ·保证水量安全的调控模式第65-68页
     ·保证分布结构安全的调控模式第68-70页
   ·兼顾生活、生产与生态安全用水的合理调控模式第70-71页
     ·优先解决人蓄生活用水第70页
     ·合理安排生产用水第70页
     ·兼顾重点流域的生态用水第70-71页
   ·对策与建议第71-74页
     ·开展贵州喀斯特地区“三水”资源的调查与评价第71页
     ·因地制宜,分类开发与综合开发相结合第71页
     ·根据贵州气候、地貌条件,合理开发雨水资源第71-72页
     ·“开源与节流”并举,提高“三水”资源的利用率第72页
     ·扩大融资渠道,增加水利投资第72-73页
     ·加强节水教育,提高节水意识第73-74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74-76页
   ·主要结论第74页
   ·展望第74-76页
致谢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2页
附录第82-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在甲状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研究
下一篇:RNAi技术干扰Survivin基因对喉癌Hep-2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