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抗肿瘤活性菌株HB01078、HB01085的分类鉴定及发酵工艺优化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1 前言第8-18页
   ·海洋抗肿瘤药物的发展与现状第8-10页
   ·海洋微生物产生的抗肿瘤天然产物第10-17页
     ·源于海洋细菌的抗肿瘤天然产物第11-12页
     ·源于海洋放线菌的抗肿瘤天然产物第12-14页
     ·源于海洋真菌的抗肿瘤天然产物第14-15页
     ·源于海洋微藻的抗肿瘤活性物质第15-16页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第16-17页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与主要内容第17-1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8-29页
   ·实验技术路线示意图第18页
   ·实验材料第18-20页
     ·肿瘤细胞株与菌株第18页
     ·试剂第18-19页
     ·仪器第19-20页
     ·培养基第20页
     ·常用溶液第20页
   ·肿瘤细胞培养第20-22页
     ·肿瘤细胞计数的方法第20-21页
     ·肿瘤细胞的传代培养第21-22页
     ·肿瘤细胞的冻存第22页
     ·肿瘤细胞的复苏第22页
   ·细胞毒模型第22-23页
     ·MTT 模型第22-23页
     ·ID_(50)的计算方法第23页
   ·菌株次级代谢产物对肿瘤细胞形态的影响第23页
   ·菌株的分类鉴定第23-25页
     ·形态观察第23-24页
     ·生理生化特征检测第24页
     ·药敏检测第24页
     ·细菌基因组DNA 的提取第24页
     ·菌株16S rDNA 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发育分析第24-25页
   ·菌株合成抗肿瘤活性物质发酵工艺的优化第25-29页
     ·培养条件第25页
     ·检测方法第25-26页
     ·培养基组成对菌株合成抗肿瘤活性物质的影响第26-27页
     ·发酵条件对菌株HB01078、HB01085 合成抗肿瘤活性物质的影响第27-2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9-58页
   ·抗肿瘤活性菌株的复筛第29-31页
     ·MTT 法检测菌株的抗肿瘤活性第29-30页
     ·菌株次级代谢产物对肿瘤细胞形态的影响第30-31页
   ·菌株发酵液的抗肿瘤活性对海水的依赖性第31页
   ·12 株抗肿瘤活性细菌的形态观察、药敏性检测和生理生化测定第31-36页
     ·形态观察第31-32页
     ·生理生化特征检测第32-36页
     ·药敏检测第36页
   ·菌株HB02037 的分类鉴定第36-37页
   ·菌株HB01078 的分类鉴定第37-39页
     ·16S rDNA 序列测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第38页
     ·鉴定结果第38-39页
   ·菌株HB01085 的分类鉴定第39-42页
     ·16S rDNA 序列测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第40页
     ·菌株HB01085 和Aurantimonas coralicida 的比较第40-41页
     ·鉴定结果第41-42页
   ·菌株HB01078、HB01085 合成抗肿瘤活性物质的发酵工艺优化第42-54页
     ·培养基组成对菌株合成抗肿瘤活性物质的影响第42-45页
     ·发酵培养基的盐度对菌株合成抗肿瘤活性物质的影响第45-46页
     ·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发酵培养基第46-49页
     ·培养基初始pH 值的影响第49-50页
     ·温度的影响第50-51页
     ·装液量的影响第51页
     ·种龄的影响第51-52页
     ·接种量的影响第52-53页
     ·转速的影响第53页
     ·发酵时间的影响第53-54页
     ·小结第54页
   ·菌株 HB01078 和 HB01085 的抗肿瘤活性特征第54-56页
   ·菌株 HB01078 和 HB01085 活性物质的热稳定性和 pH 稳定性第56-58页
     ·热稳定性第56页
     ·pH 稳定性第56-58页
4 讨论第58-62页
   ·肿瘤细胞培养事项第58页
   ·抗肿瘤活性菌株的复筛第58-59页
   ·菌株的分类鉴定第59-60页
   ·菌株发酵工艺的优化第60-62页
5 结论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8页
缩略语第68-75页
致 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沙营稳定塘原生动物群落特征与运行效能研究
下一篇:司马迁文学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