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藻多糖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其酶学特性研究
致谢 | 第1-8页 |
摘要 | 第8-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岩藻多糖及低分子量岩藻多糖 | 第9-13页 |
·岩藻多糖 | 第9-12页 |
·低分子量岩藻多糖 | 第12-13页 |
·海带低分子量岩藻多糖的制备 | 第13-14页 |
·海带岩藻多糖的制备 | 第13页 |
·岩藻多糖的化学降解 | 第13页 |
·岩藻多糖的酶法降解 | 第13-14页 |
·岩藻多糖酶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2 引言 | 第15-16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6-21页 |
·菌样来源 | 第16页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16页 |
·主要试剂 | 第16页 |
·主要仪器 | 第16页 |
·培养基 | 第16页 |
·海带岩藻多糖的制备 | 第16-17页 |
·菌种筛选方法 | 第17页 |
·初筛 | 第17页 |
·复筛 | 第17页 |
·酶活力测定方法 | 第17-18页 |
·岩藻多糖酶活力测定方法 | 第17-18页 |
·纤维素酶活力测定方法 | 第18页 |
·木聚糖酶活力的测定方法 | 第18页 |
·淀粉水解试验 | 第18页 |
·菌株鉴定方法 | 第18-20页 |
·菌体形态观察 | 第18页 |
·菌体生理生化特征检测 | 第18-19页 |
·16srRNA检测试验 | 第19-20页 |
·水解产物的薄层层析方法 | 第20-21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1-30页 |
·初筛 | 第21页 |
·复筛 | 第21-22页 |
·菌株鉴定 | 第22-23页 |
·形态特征 | 第22页 |
·培养特征 | 第22页 |
·生理生化特征 | 第22页 |
·16srRNA检测结果 | 第22-23页 |
·菌株鉴定结果 | 第23页 |
·HNTO1菌株的产酶条件优化 | 第23-26页 |
·碳源对HNTO1菌株产酶的影响 | 第23页 |
·碳源浓度对HNTO1产酶的影响 | 第23-24页 |
·氮源对HNTO1菌株产酶的影响 | 第24页 |
·氮源浓度对细菌产酶的影响 | 第24页 |
·添加葡萄糖对HNTO1菌株产酶的影响 | 第24-25页 |
·添加无机盐对HNTO1菌株产酶的影响 | 第25页 |
·发酵起始pH值对HNTO1菌株产酶活力的影响 | 第25-26页 |
·培养温度对HNTO1菌株产酶的影响 | 第26页 |
·HNTO1菌株的产酶曲线 | 第26页 |
·HNTO1岩藻多糖酶酶学性质 | 第26-30页 |
·HNTO1酶系组成分析 | 第26-27页 |
·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27页 |
·温度稳定性试验 | 第27-28页 |
·pH值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28页 |
·pH稳定性试验 | 第28页 |
·HNTO1酶水解产物分析 | 第28-30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30-31页 |
·结论 | 第30页 |
·讨论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6页 |
英文摘要 | 第36-37页 |
6 附图 | 第37-38页 |
·16srRNA测序结果 | 第37-38页 |
·NCBI Blast结果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