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测绘学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论文

三维地形建模算法适应性研究与实践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DEM概述第11-14页
     ·DEM的起源第11页
     ·DEM定义及相关术语第11-13页
     ·DEM的应用第13-14页
   ·研究背景第14-16页
     ·DEM建模常用的算法第14-15页
     ·研究现状第15页
     ·存在的问题第15-16页
   ·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第16-17页
     ·论文的研究意义第16-17页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第17页
   ·本章小结第17-19页
第二章 三维地形建模算法适应性研究相关理论第19-29页
   ·地貌学基础第19-21页
     ·地貌学概述第19页
     ·各种地貌类型简介第19-21页
   ·DEM的误差分析与精度评估第21-23页
     ·DEM的误差分析第21页
     ·精度评估的方法第21-22页
     ·精度评估的指标第22-23页
   ·基本地形因子第23-27页
     ·高程第23-24页
     ·坡度和坡向第24页
     ·基于DEM的坡度/坡向的计算第24-26页
     ·地形曲率第26-27页
   ·算法对坡度坡向的影响第27-28页
     ·边框差分误差分析第27-28页
     ·坡度/坡向误差分析第28页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基于有限范围加权平均算法构建规则格网DEM第29-41页
   ·DEM的表现形式与数据获取第29-31页
     ·DEM的表示方法第29页
     ·DEM数据源与获取方法第29-30页
     ·论文中选取内插方法简介第30-31页
   ·基于有限范围的加权平均算法第31-34页
     ·原有的加权平均法第31-32页
     ·基于有限范围的加权平均算法第32-34页
   ·算法的实验与适应性分析第34-40页
     ·基于1:10万地形图实验与分析第34-36页
     ·基于1:25万地形图实验与分析第36-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基于组合算法构建规则格网DEM第41-60页
   ·移动曲面拟合法与加权平均法相结合的内插算法第41-43页
     ·基本思路第41页
     ·移动曲面拟合法内插格网高程值第41-42页
     ·加权平均法补充计算未插值点第42-43页
   ·双线性插值法与加权平均法相结合的内插算法第43-44页
     ·双线性多项式内插第43-44页
     ·加权平均法补充计算未插值点第44页
     ·接边处理第44页
   ·组合算法的实验与适应性分析第44-59页
     ·基于1:5万地形图实验与分析第44-50页
     ·基于1:10万地形图实验与分析第50-54页
     ·基于1:25万地形图实验与分析第54-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五章 基于等高线膨胀算法构建规则格网DEM第60-68页
   ·等高线膨胀算法基本原理第60-64页
     ·连通性第60页
     ·连通性膨胀第60-61页
     ·边界提取第61页
     ·等高线膨胀算法的基本步骤第61-64页
   ·等高线膨胀算法的实验与适应性分析第64-67页
     ·基于1:5万地形图实验第64页
     ·基于1:10万地形图实验第64-65页
     ·基于1:25万地形图实验第65页
     ·分析说明第65-67页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六章 DEM建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68-73页
   ·系统的设计背景第68页
   ·重要的数据结构第68-70页
   ·系统的功能设计第70-72页
   ·系统的运行环境第72页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77页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第77-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保险法告知义务研究
下一篇:水泥土连拱支护结构的数值模拟及性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