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北开发区西部剩余油分布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8-11页 |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技术路线 | 第9-10页 |
| ·研究的内容 | 第10-11页 |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1-14页 |
| ·区域地质特征 | 第11-12页 |
| ·工区开发状况 | 第12页 |
| ·开发简况 | 第12页 |
| ·开发状况 | 第12页 |
| ·油藏特征 | 第12-14页 |
| 第3章 研究区沉积特征与沉积环境 | 第14-17页 |
| ·沉积特征 | 第14-15页 |
| ·岩性特征 | 第14页 |
| ·结构和构造特征 | 第14页 |
| ·古生物特征 | 第14-15页 |
| ·地球化学特征 | 第15页 |
| ·沉积环境 | 第15页 |
| ·研究区的油层划分与对比 | 第15-17页 |
| ·油层划分 | 第15-16页 |
| ·油层对比方法 | 第16-17页 |
| 第4章 沉积单元划分及沉积微相研究 | 第17-30页 |
| ·沉积单元划分 | 第17-20页 |
| ·原则和方法 | 第17-18页 |
| ·隔层 | 第18-20页 |
| ·沉积单元划分 | 第20页 |
| ·沉积微相研究 | 第20-30页 |
| ·油层发育状况 | 第20-21页 |
| ·沉积微相类型及沉积特征 | 第21-28页 |
| ·各沉积单元平面沉积微相研究 | 第28-30页 |
| 第5章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 第30-38页 |
| ·层内非均质性研究 | 第30-33页 |
| ·层内非均质性的研究内容 | 第30-33页 |
| ·层间非均质性 | 第33-35页 |
| ·层间非均质性重点研究的内容 | 第33-35页 |
| ·平面非均质性研究 | 第35-38页 |
| ·平面非均质性的研究内容 | 第35页 |
| ·平面非均质性特征 | 第35-38页 |
| 第6章 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 | 第38-47页 |
| ·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简介 | 第38-39页 |
| ·精细地质研究 | 第38页 |
| ·用岩心研究剩余油的分布 | 第38页 |
| ·应用地球物理测井方法研究剩余油分布 | 第38-39页 |
| ·用其它多种方法研究剩余油分布 | 第39页 |
| ·利用水淹层评价的方法研究剩余油 | 第39-43页 |
| ·水淹层的评价方法 | 第40-41页 |
| ·研究区油层垂向水淹状况及剩余油分布特征 | 第41页 |
| ·研究区平面水淹状况及剩余油分布特征 | 第41-43页 |
| ·剩余油分布研究 | 第43-47页 |
| ·剩余油成因类型 | 第43-44页 |
| ·油层剩余油分布规律 | 第44-47页 |
| 第7章 结论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附表 | 第53-57页 |
| 附图 | 第57-60页 |
| 详细摘要 | 第60-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