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植物耐低磷胁迫的基因型差异 | 第11-13页 |
·不同植物种类之间的差异 | 第11-12页 |
·同一植物种类不同品种或品系之间的差异 | 第12页 |
·缺磷胁迫下不同品种对磷吸收和利用的差异 | 第12-13页 |
·植物耐低磷胁迫的适应性机制 | 第13-16页 |
·作物耐低磷的筛选与遗传学研究 | 第16-18页 |
·作物耐低磷筛选 | 第16-18页 |
·作物磷效率遗传学研究 | 第18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内容 | 第18-19页 |
2 不同磷效率水稻在不同pH土壤上的生态适应性鉴定 | 第19-2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9-20页 |
·供试材料 | 第19-20页 |
·试验方法 | 第20页 |
·鉴定结果与分析 | 第20-22页 |
·几种耐低磷水稻基因型存在对不同酸度土壤的生态适应性差异 | 第20-21页 |
·适应不同土壤酸度的代表性基因型 | 第21-22页 |
3 不同磷效率水稻在不同pH土壤上的生理特性研究 | 第22-34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2-2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3页 |
·供试材料 | 第23页 |
·试验方法 | 第2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3-32页 |
·分孽盛期不同水稻在几种土壤pH和磷处理水平下生物学性状 | 第23-26页 |
·孕穗期不同水稻在几种土壤pH和磷处理水平下生物学性状 | 第26-28页 |
·成熟期不同水稻在几种土壤pH和磷处理水平下生物学性状 | 第28-30页 |
·缺磷条件下不同水稻几种pH土壤上的相对指标 | 第30-32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32-34页 |
4 不同磷效率水稻在不同pH土壤上的营养特性研究 | 第34-47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3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45页 |
·分蘖盛期不同水稻在几种土壤pH和磷处理水平下营养特性 | 第34-38页 |
·孕穗期不同水稻在几种土壤pH和磷处理水平下营养特性 | 第38-40页 |
·成熟期不同水稻在几种土壤pH和磷处理水平下营养特性 | 第40-43页 |
·成熟期不同土壤pH和磷处理条件下磷向谷粒分配转移特征 | 第43-44页 |
·成熟期不同土壤pH和磷处理条件下磷在谷壳和糙米中分配特征 | 第44-45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5-47页 |
5 不同水稻基因型耐低磷机理的比较 | 第47-53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47-4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8-49页 |
·不同耐低磷水稻基因型对营养元素的吸收 | 第48页 |
·不同耐低磷水稻基因型活化吸收难溶性无机磷能力的差异 | 第48-4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9-51页 |
·不同耐低磷水稻基因型对营养元素的吸收 | 第49-50页 |
·不同耐低磷水稻基因型活化吸收难溶性无机磷能力的差异 | 第50-51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51-53页 |
6 水稻耐低磷突变体的复筛与鉴定 | 第53-58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5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3-54页 |
·供试材料与试验处理 | 第53-54页 |
·苗期表型复筛试验方法 | 第54页 |
·突变体鉴定方法 | 第5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4-56页 |
·突变体生物学表型鉴定 | 第54-55页 |
·突变体插入片段鉴定 | 第55-56页 |
·讨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录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