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旅游发展战略与规划概论 | 第8-13页 |
一、旅游发展战略 | 第8-10页 |
(一) 旅游发展战略的涵义 | 第8页 |
(二) 旅游发展战略模式 | 第8-10页 |
二、旅游发展规划 | 第10-12页 |
(一) 旅游发展规划的内涵 | 第10-11页 |
(二) 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的目标 | 第11-12页 |
三、旅游发展战略制定的依据 | 第12页 |
四、旅游发展战略制定的原则和指导思想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山东省旅游市场前景SWOT分析 | 第13-19页 |
一、中国以及山东省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 第13-14页 |
(一)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 | 第13页 |
(二) 山东省旅游业现状 | 第13-14页 |
二、山东省旅游发展的优势 | 第14-16页 |
(一) 独特的区位优势 | 第14页 |
(二) 便捷的海陆空交通优势 | 第14页 |
(三) 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 | 第14-15页 |
(四) 政府优势 | 第15页 |
(五) 社会优势 | 第15-16页 |
三、山东旅游发展的劣势 | 第16-17页 |
(一) 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客观局限性 | 第16页 |
(二) 旅游管理体制不畅、观念滞后 | 第16页 |
(三) 入境旅游发展滞后,客源结构欠合理 | 第16-17页 |
(四) 旅游企业发展实力不强 | 第17页 |
(五) 旅游形象宣传面不宽 | 第17页 |
四、山东旅游发展的机遇 | 第17-18页 |
(一) 国际性活动 | 第17页 |
(二) 中国经济重心和外资流向的北移 | 第17页 |
(三) 日韩产业的大转移 | 第17页 |
(四) 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 | 第17-18页 |
五、山东旅游发展的挑战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山东省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 第19-24页 |
一、山东省旅游发展战略思路 | 第19-20页 |
(一) 调整市场定位 | 第19页 |
(二) 调整产品结构 | 第19页 |
(三) 调整市场结构 | 第19-20页 |
(四) 缩小淡旺季差别 | 第20页 |
(五) 拉动精品项目 | 第20页 |
二、山东省旅游发展战略目标 | 第20-21页 |
三、山东半岛旅游发展区域一体化战略 | 第21-24页 |
(一) 一体化是大势所趋 | 第21-23页 |
(二) 山东省旅游一体化措施 | 第23-24页 |
第四章 山东省旅游开发领域 | 第24-30页 |
一、城市旅游 | 第24-25页 |
(一) 城市旅游的需求特点 | 第24页 |
(二) 城市旅游产品开发 | 第24-25页 |
二、会议/奖励旅游 | 第25-26页 |
(一) 会议/奖励旅游的潜力 | 第25页 |
(二) 会议/奖励旅游的需求特点 | 第25页 |
(三) 会议/奖励旅游项目的开发 | 第25-26页 |
三、度假旅游 | 第26-27页 |
(一) 度假旅游的需求特点 | 第26页 |
(二) 度假旅游项目的开发 | 第26-27页 |
四、生态旅游 | 第27-28页 |
(一) 生态旅游的潜力 | 第27页 |
(二) 生态旅游项目开发 | 第27-28页 |
五、观光旅游 | 第28-30页 |
(一) 观光旅游的现状 | 第28-29页 |
(二) 观光旅游项目的开发 | 第29-30页 |
第五章 山东旅游发展的设施建设 | 第30-33页 |
一、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第30页 |
二、交通设施建设 | 第30-31页 |
三、住宿设施建设 | 第31页 |
四、购物设施建设 | 第31-32页 |
五、娱乐设施建设 | 第32-33页 |
第六章 山东省旅游发展保障措施 | 第33-36页 |
一、加快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旅游业发展运行机制 | 第33页 |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提高旅游业开放水平 | 第33页 |
三、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经济 | 第33页 |
四、加快人才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 | 第33-34页 |
五、大力开发旅游商品 | 第34页 |
六、大力发展入境旅游,努力提高山东旅游外向度 | 第34页 |
七、积极发展国内旅游,全面提升国内旅游档次、水平 | 第34-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后记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