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前言 | 第11-23页 |
一、废用性肌萎缩的研究进展及研究方法 | 第11-15页 |
1. 废用性肌肉萎缩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11-12页 |
2. 废用性肌萎缩骨骼肌的形态结构的变化 | 第12页 |
3. 废用性肌萎缩骨骼肌肌纤维类型的变化 | 第12-13页 |
4. 废用性肌萎缩骨骼肌收缩功能的改变 | 第13-14页 |
5. 骨骼肌收缩功能改变的机制及与Ca~(2+)-ATP酶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二、废用性肌萎缩的防治 | 第15-17页 |
三、川芎嗪的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1. 川芎嗪在心脑血管系统方面的应用 | 第18-19页 |
2. 川芎嗪抗器官组织纤维化的作用 | 第19-20页 |
3. 川芎嗪其他药理作用 | 第20页 |
4. 临床应用中出现的副反应 | 第20页 |
5. 川芎嗪药动学研究 | 第20-21页 |
四、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1-23页 |
第一章 川芎煎剂高剂量与川芎嗪高剂量对抗废用性肌萎缩的药效比较 | 第23-3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4-27页 |
·实验动物分组 | 第24页 |
·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24页 |
·药品制备及给药方式 | 第24-25页 |
·肌肉样品的制备 | 第25页 |
·仪器及常用溶液的配制 | 第25-26页 |
·切片染色程序 | 第26页 |
·数据采集与统计分析 | 第26-27页 |
·实验结果 | 第27-35页 |
·川芎煎剂高剂量与川芎嗪高剂量组对后肢去负荷大鼠比目鱼肌肌重影响的比较 | 第27-30页 |
·川芎煎剂高剂量与川芎嗪高剂量对后肢去负荷大鼠比目鱼肌肌纤维横切面积变化的比较 | 第30-32页 |
·川芎煎剂高剂量与川芎嗪高剂量对后肢去负荷大鼠比目鱼肌肌纤维类型变化的比较 | 第32-34页 |
·川芎煎剂高剂量与川芎嗪高剂量对后肢去负荷大鼠比目鱼肌肌纤维形态结构图片比较 | 第34-35页 |
·讨论 | 第35-37页 |
第二章 不同浓度川芎嗪对大鼠比目鱼肌肌纤维的影响及川芎嗪药效学研究 | 第37-4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实验动物分组 | 第37页 |
·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37页 |
·药品制备及给药方式 | 第37-38页 |
·肌肉样品的制备 | 第38页 |
·仪器及常用溶液的配制 | 第38页 |
·切片染色程序 | 第38页 |
·数据采集与统计分析 | 第38页 |
·实验结果 | 第38-43页 |
·不同浓度梯度川芎嗪对后肢去负荷大鼠比目鱼肌肌纤维横切面积的影响 | 第39-41页 |
·不同浓度梯度川芎嗪对后肢去负荷大鼠比目鱼肌肌纤维类型的影响 | 第41-43页 |
·讨论 | 第43-44页 |
第三章 最佳剂量川芎嗪对后肢去负荷大鼠骨骼肌收缩功能的影响 | 第44-5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实验动物分组 | 第44-45页 |
·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45页 |
·药品制备及给药方式 | 第45页 |
·肌肉标本的制备及功能测定 | 第45-46页 |
·仪器及常用溶液的配制 | 第46页 |
·数据采集与统计分析 | 第46页 |
·实验结果 | 第46-52页 |
·最佳剂量川芎嗪对后肢去负荷大鼠比目鱼肌的收缩功能的影响 | 第46-49页 |
·最佳剂量川芎嗪对后肢去负荷大鼠趾长伸肌的收缩功能的影响 | 第49-52页 |
·讨论 | 第52-54页 |
第四章 最佳剂量川芎嗪对后肢去负荷大鼠骨骼肌肌纤维Ca~(2+)-ATPase活性的影响 | 第54-6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4-56页 |
·实验动物分组 | 第54-55页 |
·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55页 |
·药品制备及给药方式 | 第55页 |
·常用仪器与溶液制备 | 第55页 |
·实验方法 | 第55-56页 |
·实验结果 | 第56-58页 |
·最佳剂量川芎嗪对吊尾大鼠比目鱼肌Ca~(2+)-ATP酶活性的影响 | 第56-57页 |
·川芎嗪对后肢去负荷大鼠趾长伸肌的Ca~(2+)-ATP酶活性及的的影响 | 第57-58页 |
·讨论 | 第58-61页 |
·后肢去负荷及川芎嗪作用与Ca~(2+)-ATPase活性的关系 | 第58-59页 |
·川芎嗪抗废用性肌萎缩作用在收缩功能与Ca~(2+)-ATPase活性之间的联系 | 第59-61页 |
总结 | 第61-62页 |
一、实验结果 | 第61页 |
二、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后期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1页 |
附录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