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7页 |
·高效液相色谱间接光度检测法的应用发展 | 第8-12页 |
·间接光度正相色谱 | 第8-9页 |
·间接光度反相色谱 | 第9页 |
·间接光度离子色谱 | 第9-11页 |
·间接光度毛细管电泳 | 第11页 |
·其他间接光度色谱 | 第11-12页 |
·色谱负峰现象及高效液相色谱负峰测定法 | 第12-17页 |
·气相色谱负峰 | 第12-14页 |
·液相色谱负峰测定法 | 第14-17页 |
·高效液相色谱负峰测定法理论研究 | 第17-21页 |
·系统负峰原理 | 第17页 |
·光度检测原理 | 第17-19页 |
·竞争吸附 | 第19-20页 |
·计量置换保留机理 | 第20-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7页 |
第二章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负峰法测定甲基脂肪酮 | 第27-36页 |
·引言 | 第27-28页 |
·实验部分 | 第28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8-33页 |
·流动相的选择 | 第28页 |
·本底试剂的选择 | 第28-29页 |
·负峰产生的原理 | 第29-30页 |
·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30-31页 |
·本底试剂浓度的选择 | 第31-32页 |
·甲基酮系列分离 | 第32-33页 |
·线性关系、精密度和最小检测量 | 第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负峰与计量置换理论关系研究 | 第36-50页 |
·引言 | 第36-37页 |
·实验部分 | 第37-38页 |
·实验仪器 | 第37页 |
·实验内容 | 第37-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7页 |
·系统负峰 | 第38-43页 |
·负峰法测定样品 | 第43页 |
·计量置换关系 | 第43-45页 |
·流动相中添加本底试剂后的色谱体系计量置换关系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第四章 色谱法对变压器油中二苄基二硫醚、二苄基硫醚、联苄的定性定量分析以及正相高效液相色谱负峰测定法研究 | 第50-62页 |
·引言 | 第50-52页 |
·实验部分 | 第52-53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52页 |
·标准溶液的配置 | 第52页 |
·样品的固相微萃取处理 | 第52-53页 |
·色谱条件 | 第53页 |
·负峰测定实验方法 | 第5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3-59页 |
·样品处理剂和处理条件的选择 | 第53-54页 |
·正己烷的纯度对HPLC测定结果的影响 | 第54页 |
·HPLC和GC/MS测定结果 | 第54-56页 |
·负峰测定法中流动相和本底试剂的选择 | 第56页 |
·负峰产生的原理 | 第56页 |
·本底试剂苯浓度对保留情况的影响 | 第56-59页 |
·DBDS,DBS,BIBZ负峰测试的分离情况和线性关系 | 第59页 |
·计量置换关系 | 第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第五章 萃取分配平衡理论与色谱保留行为关系的研究 | 第62-67页 |
·引言 | 第62页 |
·色谱保留理论基础 | 第62-63页 |
·分配平衡理论 | 第62页 |
·色谱塔板理论 | 第62-63页 |
·竞争吸附机理及计量置换模型 | 第63页 |
·实验部分 | 第63-64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63-64页 |
·实验方法 | 第6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4-65页 |
·实验方法的选择 | 第64页 |
·萃取中分配平衡的光谱表征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