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系统中民间评估主体概况 | 第9-14页 |
一、政府绩效民间评估主体范围分析 | 第9-10页 |
二、民间评估主体在政府绩效管理系统中的战略地位 | 第10-14页 |
(一) 公众作为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符合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念 | 第11-12页 |
(二) 公众作为绩效评估主体适应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民间评估主体在政府绩效系统中的角色分析 | 第14-19页 |
一、公众作为政府部门绩效评估主体的比较优势 | 第14-15页 |
(一) 能够弥补政府内部评估的不足,增加绩效评估结果的客观性 | 第14页 |
(二) 能够完善政府绩效系统,提高政府执政能力 | 第14-15页 |
(三) 能够合理界定政府与社会界限,防止政府权力过度扩张 | 第15页 |
二、公众作为政府部门绩效评估主体的比较劣势 | 第15-17页 |
(一) 公众进行政府绩效评估的理念尚需进一步厘清 | 第15-16页 |
(二) 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公众范围界定复杂 | 第16页 |
(三) 公众进行政府绩效评估的技术手段有限 | 第16页 |
(四) 公众进行政府绩效评估存在信息依赖 | 第16-17页 |
三、民间评估主体在政府绩效管理系统中的理想角色定位 | 第17-19页 |
(一) 参与政府绩效评估指标的指定 | 第17页 |
(二) 衡量与评价政府多元化的产出绩效 | 第17-19页 |
第三章 民间评估主体参与政府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与手段 | 第19-24页 |
一、民间评估主体参与政府绩效管理的价值理念基础 | 第19-21页 |
(一) 民主政府 | 第19页 |
(二) 责任政府 | 第19-20页 |
(三) 服务型政府 | 第20页 |
(四) 有限政府 | 第20-21页 |
二、目前民间评估主体进行政府绩效管理的手段类型选择 | 第21-24页 |
(一) 我国民间主体参与政府绩效管理的实例 | 第21-22页 |
(二) 案例分析 | 第22-24页 |
第四章 民间评估主体参与政府绩效管理环境的动力学分析 | 第24-32页 |
一、民间评估主体参与政府绩效管理的动力因素 | 第24-27页 |
(一) 原动力——内部动因 | 第24-26页 |
(二) 推动力——外部推动力:市场经济发展、市民社会发育为民间主体提供了经济基础与组织载体 | 第26-27页 |
二、民间评估主体参与政府绩效管理的阻力因素 | 第27-32页 |
(一) 制度与观念障碍 | 第27-28页 |
(二) 观念障碍 | 第28-29页 |
(三) 不同利益团体自利倾向的阻碍 | 第29-30页 |
(四) 政府自利倾向的障碍 | 第30-32页 |
第五章 培育民间评估主体的路径选择 | 第32-42页 |
一、改造传统理念,为民间主体参与政府绩效管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 第32-34页 |
(一) 重建政府与公众的信任关系,消除“信任危机” | 第32-33页 |
(二) 保护公民权利,培育公民意识 | 第33-34页 |
二、加强制度建设,为民间主体参与政府绩效管理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 第34-38页 |
(一) 完善公众进行评估的制度规范建设 | 第35-36页 |
(一) 完善公众进行评估的技术基础建设 | 第36-38页 |
三、培育相关民间团体,为绩效评估提供组织化的载体 | 第38-42页 |
(一) 培育较为专业的公众评估组织,健全信息流通系统 | 第38-40页 |
(二) 减少不同利益群体间的相互的利益斗争对政府管理和服务的不利影响 | 第40-42页 |
第六章 小结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后记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