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研究范畴的界定 | 第8-9页 |
·极少主义建筑的定义 | 第8页 |
·极少主义建筑的技术内涵 | 第8-9页 |
·课题研究的必要性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第二章 极少主义建筑概述 | 第11-17页 |
·从艺术到建筑——极少主义建筑的产生与其美学特征 | 第11-13页 |
·极少主义艺术对极少主义建筑的影响 | 第11页 |
·极少主义建筑产生的背景 | 第11-12页 |
·极少主义建筑的美学特征 | 第12-13页 |
·极少主义建筑的建筑技术 | 第13-17页 |
·极少主义建筑的技术基础——现代工业技术 | 第13-14页 |
·极少主义建筑美学的基础——技术美学 | 第14-15页 |
·极少主义建筑是技术美学的一种表达形式 | 第15-17页 |
第三章 国外建筑师的极少主义建筑技术特征 | 第17-62页 |
·采用精致的构造工艺与极度纯净的材料进行最直接的表达 | 第17-25页 |
·密斯——精致纯粹的钢和玻璃 | 第17-21页 |
·巴塞罗那世博会德国馆(Barcelona Pavilion) | 第17-19页 |
·范斯沃斯住宅(Farnsworth House) | 第19-20页 |
·伊利诺伊理工学院克朗楼(Crown Hall,IIT) | 第20-21页 |
·巴埃萨——纯净的白刷墙与光洁无框玻璃 | 第21-25页 |
·加斯帕住宅(Gaspar House) | 第21-22页 |
·马洛卡计算机信息中心(Centre B.I.T) | 第22-23页 |
·德布拉斯住宅(De Blas House) | 第23-25页 |
·采用特殊的材料、构造或表皮处理工艺进行含蓄暧昧的表达 | 第25-49页 |
·利用材料自身的半透明特性 | 第25-33页 |
·威尔·阿瑞茨——U形玻璃与玻璃砖 | 第25-28页 |
·Maastricht建筑艺术学院(Academy of Art and Architecture,Maastricht) | 第26-27页 |
·Cuijk警察局(Cuijk Police Station) | 第27-28页 |
·巴埃萨——半透明雪花石膏 | 第28-30页 |
·格拉纳达银行总部大楼(Caja Granada Headquarters Bank) | 第29-30页 |
·妹岛和世——加工玻璃表面得到带纹理的半透明效果 | 第30-33页 |
·O-博物馆(Museum-O) | 第31-33页 |
·利用材料与构造相结合的方式产生半透明或其他特殊效果的肌理 | 第33-45页 |
·赫尔佐格与德默隆——铜制薄片横向编织的构造 | 第33-36页 |
·沃尔夫信号楼(Signal Box,Auf dem Wolf) | 第34-36页 |
·卒姆托——鱼鳞状磨砂玻璃相互重叠的阵列构造 | 第36-39页 |
·布雷根茨美术馆(Art Museum Kunsthaus Bregenz) | 第36-39页 |
·多米尼克·佩罗——GKD金属织网结构 | 第39-42页 |
·柏林奥林匹克赛车馆和游泳馆(Olympic Velodrome And Swimming Pool,Berlin) | 第40-42页 |
·赫尔佐格与德默隆——致密的渐变序列石块填充"石笼"结构 | 第42-45页 |
·道密纽斯酒厂(Dominus Winery) | 第42-45页 |
·采用人工制作图案的技术增加建筑表皮的变化 | 第45-49页 |
·赫尔佐格与德默隆——丝网印刷技术应用于聚碳酸脂板 | 第45-47页 |
·瑞克拉欧洲厂房(Ricola Europe,Inc.) | 第46-47页 |
·赫尔佐格与德默隆——数码影像技术应用于铜板 | 第47-49页 |
·旧金山德扬博物馆新馆(New de Young Museum,San Francisco) | 第47-49页 |
·采用反常规结构,使得简单的表象下蕴含着高超建筑技术 | 第49-56页 |
·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SANAA)——特殊构造超薄墙体与超薄楼板 | 第49-54页 |
·李子林住宅(House In A Plum Grove) | 第50-52页 |
·HHSTYLE.COM原宿本店(HHSTYLE.COM) | 第52-54页 |
·阿尔瓦多·西扎——钢索悬挂钢筋混凝土薄板 | 第54-56页 |
·里斯本世博会葡萄牙馆(Portuguese Pavilion for EXPO'98) | 第54-56页 |
·采用巧妙的构造技术塑造出一种静谧具有禅宗气氛的光影空间 | 第56-62页 |
·安藤忠雄——从混凝上墙上切出一个十字形开口让阳光渗入 | 第56-58页 |
·光的教堂(Church Of The Light) | 第56-58页 |
·彼得·卒姆托——通过构造在天花板上开出缝隙让日光洒落在不同空间中 | 第58-60页 |
·瓦尔斯温泉浴场(Vals Thermal Bath) | 第58-60页 |
·阿尔瓦多·西扎——设计"光的容器"将天光作为一种构件组合入空间中 | 第60-62页 |
·波尔图建筑学院(Oporto School Of Architecture) | 第60-62页 |
第四章 国内建筑师具有极少主义倾向建筑的技术特征 | 第62-72页 |
·大舍建筑事务所 | 第62-68页 |
·上海青浦私营企业协会办公楼——丝网印刷玻璃幕墙无缝拼接图案 | 第62-64页 |
·上海青浦夏雨幼儿园——彩色穿孔铝板的运用 | 第64-68页 |
·非常建筑事务所 | 第68-70页 |
·远洋艺术中心,北大青岛学术中心——U形玻璃的运用 | 第68-70页 |
·国内极少主义倾向建筑师对于技术方面的态度 | 第70-72页 |
第五章 结语与思考 | 第72-74页 |
·极少主义建筑的建筑技术特征总结 | 第72-73页 |
·极少主义建筑的前景与思考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