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担保机构的风险控制体系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6-12页 |
·研究背景 | 第6-8页 |
·建筑市场进行风险控制的必要性 | 第6-7页 |
·工程担保机构进行风险控制的必要性 | 第7页 |
·工程担保在我国的推广 | 第7-8页 |
·国内外建立工程担保风险控制体系的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现实意义 | 第10-12页 |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本文的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第2章 基本概念和原理 | 第12-27页 |
·工程担保的概念、起源及目的 | 第12-15页 |
·工程担保的概念 | 第12-13页 |
·工程担保制度的起源 | 第13页 |
·开展工程担保的目的 | 第13-15页 |
·工程担保风险控制的相关问题 | 第15-17页 |
·工程担保风险的概念 | 第15-16页 |
·工程担保风险类型 | 第16页 |
·工程担保风险控制 | 第16-17页 |
·工程担保的经济学原理 | 第17-20页 |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7-18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8-19页 |
·信号传递理论 | 第19-20页 |
·工程担保体系形成机制分析 | 第20-27页 |
·业主主导机制 | 第20-21页 |
·公平性机制 | 第21-23页 |
·成本机制 | 第23-27页 |
第3章 工程担保机构建立风险控制体系的构想 | 第27-48页 |
·建立科学的资信审查体系 | 第27-30页 |
·工作经验 | 第27-28页 |
·承建能力 | 第28页 |
·资金实力 | 第28-29页 |
·组织结构 | 第29页 |
·管理能力 | 第29页 |
·履约记录 | 第29-30页 |
·建立严密的保后风险监测系统 | 第30-39页 |
·建立工程担保风险预警控制的指标体系 | 第30-31页 |
·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 第31-38页 |
·建立预警判断准则系统 | 第38-39页 |
·设定合理的担保控制指标 | 第39-40页 |
·控制资金放大倍数 | 第39-40页 |
·控制代偿率 | 第40页 |
·控制担保费率 | 第40页 |
·建立完善的风险准备制度 | 第40-43页 |
·风险分散机制 | 第41页 |
·风险保证金 | 第41页 |
·风险准备金 | 第41-43页 |
·推广对代偿项目的管理和追偿制度 | 第43-44页 |
·对代偿项目的管理 | 第43-44页 |
·代偿项目的追偿 | 第44页 |
·设置严格的反担保措施 | 第44-45页 |
·建立工程担保的保后评价与档案管理制度 | 第45-48页 |
·建立保后评价制度 | 第45-46页 |
·建立档案管理制度 | 第46-48页 |
第4章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