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芳香性羧酸配体配合物的组装、结构、性质和晶体工程学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41页
 第一节 概述第10-15页
     ·从配位化学到超分子化学和纳米化学第10-12页
     ·晶体工程学第12-13页
     ·金属—有机框架结构(Metal-Organic Framework)第13页
     ·金属—有机框架结构结构的设计、合成和表征第13-15页
 第二节 晶体工程中构筑框架结构的主要作用力第15-23页
     ·金属和配体之间通过配位键构筑金属—有机框架结构第15-17页
     ·氢键作用构筑的超分子框架结构第17-19页
     ·芳香环之间形成的π-π堆垛作用第19-23页
 第三节 金属—有机超分子配合物的研究热点简介第23-32页
     ·金属类立方拓扑金属—有机框架结构的合成、八面体节点和储氢等性能研究第23-26页
     ·氢键作用的研究第26-30页
     ·配合物超分子框架结构中的水分子簇和水分子链的研究第30-32页
 第四节 立题第32-33页
 参考文献第33-41页
第二章 3,5-二甲基异噁唑甲酸配合物的晶体工程学研究第41-88页
 第一节 引言第41-42页
 第二节 含有三核锌或钴单元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晶体工程学研究第42-52页
     ·配合物Zn_3(DMIC)_6L_2[L=H_2O(2-1),CH_3CH_2OH(2-2)或1/2 4,4’-bipy(2-3)]和Co_3(DMIC)_6(CH_3CH_2OH)_2(2-4)的合成和一般表征第42-43页
     ·配合物Zn_3(DMIC)_6L_2[L=H_2O(2-1),CH_3CH_2OH(2-2)或1/2 4,4’-bipy(2-3)]和Co_3(DMIC)_6(CH_3CH_2OH)_2(2-4)的结构和晶体工程学研究第43-52页
 第三节 T型单核和H型双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晶体工程学研究第52-66页
     ·T型单核和H型双核DMIC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第52-53页
     ·Zn_2(DMIC)_4(4,4’-bipy)(H_2O)_2·4H_2O(2-5)的结构和晶体工程学研究第53-56页
     ·M~Ⅱ(DMIC)_2(4,4’-bipy)(H_2O)_2[M=Zn(2-6)、Mn(2-7)、Cd(2-8)、Co(2-9)]的结构和晶体工程学研究第56-63页
     ·化合物Co(DMIC)_2(H_2O)_4·4H_2O(2-10)的结构和晶体工程学研究第63-66页
 第四节 铜和镉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晶体工程学研究第66-74页
     ·化合物Cu(DMIC)_2(4,4’-bpy)(2-11)、Cu(DMIC)_2(2-12)和Cd(DMIC)_2(H_2O)(2-13)的合成和表征第67页
     ·Cu(DMIC)_2(4,4’-bpy)(2-11)和Cu(DMIC)_2(2-12)的结构和晶体工程学研究第67-71页
     ·化合物Cd(DMIC)_2(H_2O)_2(2-13)的结构和晶体工程学研究第71-74页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74-75页
 实验部分第75-82页
 参考文献第82-88页
第三章 咪唑丙烯酸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工程学研究第88-111页
 第一节 引言第88-89页
 第二节 咪唑丙烯酸钴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晶体工程学研究第89-92页
     ·化合物Co(HIA)_2(H_2O)_4(3-1)的合成和一般表征第89页
     ·化合物Co(HIA)_2(H_2O)_4(3-1)的结构和晶体工程学研究第89-92页
 第三节 三重三叶轮型稀土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晶体工程学研究第92-100页
     ·三重三叶轮型双核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第92-93页
     ·双核化合物RE_4(H_2IA)_(18)(ClO_4)_(12)(H_2O)_9[RE=Pr(3-2),Gd(3-3)]的结构和晶体工程学研究第93-100页
 第四节 咪唑丙烯酸一维镧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晶体工程学研究第100-105页
     ·化合物La_2(HIA)_6(H_2O)_4·6H_2O(3-4)的合成和表征第100-101页
     ·化合物La_2(HIA)_6(H_2O)_4·6H_2O(3-4)的结构和晶体工程学研究第101-105页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105页
 实验部分第105-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1页
第四章 咪唑基二取代配体配合物的合成、结构、性质和晶体工程学研究第111-124页
 第一节 引言第111页
 第二节 单核镍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晶体工程学研究研究第111-116页
     ·配合物trans-[Ni(H_2IDC)_2(H_2O)_2](4-1)的合成和一般表征第112页
     ·配合物trans-[Ni(H_2IDC)_2(H_2O)_2](4-1)的结构和晶体工程学研究第112-116页
 第三节 一维4,5-二氰基咪唑锰的合成、结构、磁性和晶体工程第116-120页
     ·化合物Mn(DCI)_2(H_2O)_2(4-2)的合成和一般表征第116页
     ·化合物Mn(DCI)_2(H_2O)_2(4-2)的结构和晶体工程学研究第116-118页
     ·化合物Mn(DCI)_2(H_2O)_2(4-2)的磁性研究第118-120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120页
 实验部分第120-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24页
第五章 刚性角单元配体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晶体工程学研究第124-159页
 第一节 引言第124-125页
 第二节 含有纳米笼状空腔的1D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第125-129页
     ·(H_4N)_2Cd(H_2PA)_2(DMF)_4·6H_2O(5-1)的合成和表征第125页
     ·化合物(H_4N)_2Cd(H_2PA)_2(DMF)_4·6H_2O(5-1)的结构和性质第125-129页
 第三节 类立方拓扑化合物[Co_6(OH)_6(HCOO)_6]的合成、结构和磁性研究第129-134页
     ·化合物[Co_6~Ⅱ(μ_3-OH)_6(μ_3-HCOO)_6](5-2)的合成和表征第130-131页
     ·化合物[Co_6~Ⅱ(μ_3-OH)_6(μ_3-HCOO)_6](5-2)的结构第131-132页
     ·化合物[Co_6~Ⅱ(μ_3-OH)_6(μ_3-HCOO)_6](5-2)的磁性第132-134页
 第四节 蝴蝶型阴、阳离子对化合物的晶体工程学研究第134-148页
     ·化合物M(1,10-phen)_2(H_2O)_2(H_2PA)·4H_2O[M=Ni(5-3)、Zn(5-4)、Co(5-5)和Mn(5-6)]和化合物Ni(2,2’-bpy)_2(H_2O)_2(H_2PA)·4H_2O(5-7)的合成和红外光谱第134-136页
     ·化合物M(1,10-phen)_2(H_2O)_2(H_2PA)·4H_2O[M=Ni(5-3)、Zn(5-4)和Co(5-5)]的结构第136-140页
     ·化合物Mn(1,10-phen)_2(H_2O)_2(H_2PA)·2H_2O(5-6)的结构第140-143页
     ·化合物Ni(2,2’-bpy)_2(H_2O)_2(H_2PA)·4H_2O(5-7)的结构第143-146页
     ·化合物5-3、5-4、5-5和5-7的热重(TGA)分析第146-147页
     ·化合物(H_4PA)·2DMF(5-8)的合成和结构第147-148页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148-149页
 实验部分第149-154页
 参考文献第154-159页
第六章 二硫氰酸四吡啶合镍的同质多晶现象和反应性研究第159-175页
 第一节 引言第159页
 第二节 二硫氰酸四吡啶合镍的多晶现象研究第159-165页
     ·trans-[Ni(pyridine)_4(NCS)_2]的新型异构体的合成和红外光谱分析第159-160页
     ·trans-[Ni(pyridine)_4(NCS)_2]的新型异构体(formⅠ)的结构第160-161页
     ·trans-[Ni(pyridine)_4(NCS)_2]的新型异构体(formⅡ)的结构第161-165页
 第三节 二硫氰酸四吡啶合镍的反应性研究第165-168页
     ·化合物[(N-Methylpyridinium)_n]_2~(2n+)·[Ni(μ_(1,3)-SCN)_2(NCS)_2]_n~(2n-)(6-3)的合成和红外光谱分析第165页
     ·化合物(6-3)的结构第165-167页
     ·化合物(6-3)的溶液电导性第167-168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168页
 实验部分第168-171页
 参考文献第171-175页
全文总结第175-17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176-177页
致谢第177-178页

论文共1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张东荪真理观研究
下一篇: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的合成表征、共混改性及降解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