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 ·引言 | 第10页 |
| ·自动织样机的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 ·本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 ·DHU-ZY-101自动织样机简介 | 第11-12页 |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及内容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机织物及其风格 | 第13-21页 |
| ·机织物的基本概念 | 第13页 |
| ·机织物的几何结构 | 第13-16页 |
| ·织物中纱线的曲屈波及曲屈波高 | 第13-15页 |
| ·Peirce的几何模型 | 第15-16页 |
| ·织物风格的概念 | 第16-17页 |
| ·影响织物风格的因素 | 第17-18页 |
| ·与织机运动相关几种织物风格 | 第18-21页 |
| 第三章 开口机构及其对织物风格的影响 | 第21-42页 |
| ·开口运动的作用 | 第21页 |
| ·梭口的概念 | 第21-22页 |
| ·开口过程中经纱张力的变化及其对织物风格的影响 | 第22-30页 |
| ·梭口大小对经纱张力的影响 | 第23页 |
| ·不等张力梭口及其对织物风格的影响 | 第23-28页 |
| ·综平时间对织物风格的影响 | 第28页 |
| ·改善平纹织物丰满度的实验 | 第28-30页 |
| ·不同梭口形成方式对织物风格的影响 | 第30-31页 |
| ·气动式自动织样机的梭口形成方式 | 第30-31页 |
| ·DHU-ZY-101自动织样机的梭口形成方式 | 第31页 |
| ·DHU-ZY-101自动织样机电子多臂开口机构工作原理 | 第31-39页 |
| ·选综机构工作原理 | 第31-32页 |
| ·选综机构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其改进 | 第32-37页 |
| ·提综机构的选择及其对织物风格的影响 | 第37-38页 |
| ·DHU-ZY-101自动织样机的提综机构 | 第38-39页 |
| ·梭口调节机构及其对织物风格的影响 | 第39-42页 |
| 第四章 打纬运动对织物风格的影响及打纬机构设计 | 第42-65页 |
| ·打纬与织物形成 | 第42-46页 |
| ·打纬阻力和打纬力 | 第42-43页 |
| ·织物形成区 | 第43-44页 |
| ·打纬区 | 第44-46页 |
| ·打纬机构分类 | 第46-47页 |
| ·惯性打纬与非惯性打纬 | 第47-48页 |
| ·气动织样机打纬机构及其对织物风格的影响 | 第48-49页 |
| ·凸轮打纬机构设计要点 | 第49-51页 |
| ·共轭凸轮打纬机构运动规律设计 | 第51-57页 |
| ·设计运动规律基本原则 | 第51页 |
| ·常见的打纬运动曲线 | 第51-57页 |
| ·打纬共轭凸轮轮廓设计 | 第57-65页 |
| ·推导方法 | 第57-59页 |
| ·滚子摆动从动件凸轮廓线通用公式 | 第59-60页 |
| ·共轭凸轮廓线通用公式 | 第60-62页 |
| ·主、回凸轮安装角 | 第62-63页 |
| ·程序运算结果 | 第63-65页 |
| 第五章 自动织样机经纱张力机电控制的研究 | 第65-85页 |
| ·织造过程中经纱张力波动的特点 | 第65-67页 |
| ·单、双后梁机构对经纱张力及织物风格的影响比较 | 第67-71页 |
| ·双后梁对经纱张力及织物风格的影响 | 第67-69页 |
| ·单后梁对经纱张力及织物风格的影响 | 第69-71页 |
| ·双后梁系统动态性能分析 | 第71-75页 |
| ·DHU-ZY-101自动织样机送经卷取系统简介 | 第75-76页 |
| ·电子送经卷取系统数字调节器的设计 | 第76-85页 |
| ·调节器的选择 | 第77-78页 |
| ·数字PID调节器的设计 | 第78-81页 |
| ·调节器参数选择 | 第81-85页 |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85-87页 |
| ·总结 | 第85-86页 |
| ·展望 | 第86-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0-91页 |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