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结构理论论文

地铁隧道衬砌结构火灾损伤与灾后评估方法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26页
   ·研究背景第13-19页
     ·历史上的地铁隧道火灾第14-16页
     ·地铁隧道火灾的发生原因第16-17页
     ·地铁隧道火灾的特点第17-19页
   ·研究现状第19-24页
     ·钢筋混凝土材料的高温性能第20-21页
     ·钢筋混凝土构件、结构的高温性能第21-22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内温度场及高温承载力第22-23页
     ·火灾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评估检测第23-24页
   ·本文主要工作第24-26页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4-25页
     ·技术路线第25-26页
第2章 盾构隧道衬砌的高温损伤第26-49页
   ·火灾对隧道衬砌结构造成损伤的原因第26-28页
   ·衬砌混凝土的高温损伤试验研究第28-35页
     ·试件试验概况第29-30页
     ·颜色等表面特征变化第30页
     ·受压应力-应变关系随最高经历温度的变化规律第30-32页
     ·残余抗压强度劣化规律第32-33页
     ·峰值压应变随最高经历温度的变化规律第33-34页
     ·变形模量随最高经历温度的变化规律第34-35页
   ·模型衬砌管片高温损伤试验研究第35-48页
     ·模型管片试验概况第36-39页
     ·截面温度分布变化规律第39-43页
     ·高温损伤的表面现象第43-44页
     ·高温时的变形第44-45页
     ·刚度的劣化第45-46页
     ·高温对承载力的影响第46-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3章 衬砌结构截面温度场第49-72页
   ·衬砌结构截面温度场计算理论及方法第49-56页
     ·混凝土衬砌结构热传导微分方程第49-51页
     ·衬砌结构热传导过程的单值性条件第51-53页
     ·衬砌结构热传导问题的有限元法和Marc实现第53-56页
   ·衬砌结构截面温度场的计算条件第56-62页
     ·前提假设条件第56-57页
     ·材料热物理参数取值第57页
     ·计算的合理性验算第57-59页
     ·隧道内火灾温度-时间的计算模型第59-62页
   ·地铁隧道衬砌结构截面温度场的评估计算第62-71页
     ·火灾时截面温度场计算结果第62-64页
     ·火灾降温阶段的截面温升第64-67页
     ·评估计算公式第67-70页
     ·评估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第70-71页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4章 衬砌结构的高温截面承载力第72-89页
   ·高温承载力的计算理论第72-77页
     ·基本假设第72-73页
     ·高温极限NuT-MuT相关曲线第73-75页
     ·界限偏心距及高温界限压区高度第75-76页
     ·大偏心受压时极限承载力第76页
     ·小偏心受压时极限承载力第76-77页
   ·高温承载力计算方法分析第77-83页
     ·积分法第77-79页
     ·条分法第79-81页
     ·等效截面法第81-83页
   ·地铁隧道衬砌管片高温后截面极限承载力算例第83-88页
     ·管片截面及材料第83-84页
     ·高温计算模型选择第84页
     ·截面温度场计算第84-85页
     ·截面区域划分及强度计算第85-86页
     ·极限承载力计算第86-88页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5章 火灾后地铁隧道衬砌结构的评估方法第89-122页
   ·火灾后混凝土结构检测评估方法综述第89-101页
     ·回弹法第90-91页
     ·超声法第91-93页
     ·超声回弹综合法第93-94页
     ·表面特征观测法第94-95页
     ·钻芯取(小)样法第95-96页
     ·冲击钻入检测法第96-97页
     ·电镜分析法第97-98页
     ·烧损厚度检测法第98页
     ·红外热像法第98-99页
     ·电化学法第99-100页
     ·钻芯切片法第100-101页
   ·地铁盾构隧道衬砌结构灾后检测评估方法和判据第101-116页
     ·受火温度评估方法和判据第103-108页
     ·强度损失检测方法和判据第108-113页
     ·损伤深度检测方法第113-116页
   ·地铁隧道火灾后衬砌结构损伤评估程序第116-120页
     ·评估程序的两个阶段第116-117页
     ·灾后评估的具体步骤第117-120页
     ·评估程序模型第120页
   ·本章小结第120-122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22-124页
   ·结论第122-123页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第123-124页
致谢第124-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30页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30-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YNFlood型DDoS攻击检测与防御研究
下一篇:试论劳伦斯的“两性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