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化工过程(物理过程及物理化学过程)论文--基础理论论文--扩散、传质过程及原理论文

计算传递学及其在填料床传质与反应过程中的应用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1页
前言第11-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49页
   ·计算流体力学相关知识第15-34页
     ·计算流体力学的形成与早期发展第15-16页
     ·计算流体力学的应用及湍流模型研究现状第16-21页
     ·散堆填料塔或固定床内流体流动的实验及模型研究第21-30页
     ·CFD 在预测散堆填料塔或固定床内流体流动的应用第30-34页
   ·计算传热学相关知识第34-43页
     ·计算传热学在预测固定床反应器传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第35-36页
     ·湍流传热模型的研究进展第36-43页
   ·计算传质学(CMT)相关知识第43-47页
     ·湍流传质理论及模型的研究现状第43-47页
     ·计算传质学在固定床中的应用第47页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二章 计算传递学第49-73页
   ·Φ的通用守恒方程第49-59页
     ·Φ的瞬时控制方程第49-51页
     ·Φ|-的雷诺时均方程第51-52页
     ·Φ|-雷诺时均方程的封闭第52-54页
     ·(Φ'2)|- 的精确方程第54-55页
     ·ε_(Φ') 的精确方程第55-56页
     ·模型化假设第56-57页
     ·(Φ'~2)|- 精确方程的模型化第57页
     ·ε_(Φ') 精确方程的模型化第57-59页
   ·计算流体力学模型体系第59-61页
   ·计算传热学基本模型体系第61-62页
   ·计算传质学基本模型体系第62-64页
   ·湍流传递扩散系数的关系第64-65页
   ·入口出口边界条件的确定第65-67页
   ·计算传递学模型方程体系的统一第67-72页
   ·小结第72-73页
第三章 CFD 在预测散堆填料塔内液体流动分布的应用第73-95页
   ·体积平均CFD 模型第73-84页
     ·体积平均概念第73-75页
     ·体积平均CFD 基本模型方程第75-77页
     ·模型方程的封闭第77-84页
   ·边界条件设置第84-85页
     ·塔顶(velocity inlet)第84页
     ·塔底(outflow)第84-85页
     ·对称轴(axis)第85页
     ·塔壁(Wall)第85页
   ·数值算法第85页
   ·实验数据第85-87页
     ·实验数据来源一第85-86页
     ·实验数据来源二第86-87页
   ·液体在散堆填料塔内流动分布模拟结果第87-93页
   ·小结第93-95页
第四章 计算传递学在散堆填料塔内化学吸收的应用第95-131页
   ·计算传递学模型体系第97-101页
     ·建模假设第97-98页
     ·体积平均计算流体力学模型第98-99页
     ·体积平均计算传热学模型第99-100页
     ·体积平均计算传质学模型第100-101页
   ·边界条件设置第101-102页
     ·塔顶(velocity inlet)第101-102页
     ·塔底(outflow)第102页
     ·对称轴(axis)第102页
     ·塔壁(Wall)第102页
   ·数据来源第102-103页
     ·实验数据一第102-103页
     ·实验数据二第103页
   ·散堆填料塔内氢氧化钠水溶液化学吸收二氧化碳稳态过程的计算传递学模拟第103-112页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机理第103-104页
     ·源项的确定第104-106页
     ·模拟结果与讨论第106-112页
   ·散堆填料塔内一乙醇胺水溶液化学吸收二氧化碳稳态过程的计算传递学模拟第112-125页
     ·二氧化碳与MEA 水溶液反应机理第112-113页
     ·未知项的确定第113-116页
     ·模拟结果与讨论第116-125页
   ·散堆填料塔内AMP 水溶液化学吸收二氧化碳稳态过程的计算传递学模拟第125-130页
     ·二氧化碳与AMP 水溶液反应机理第125-126页
     ·液相物性确定第126-127页
     ·模拟结果与讨论第127-130页
   ·小结第130-131页
第五章 计算传递学在散堆填料塔内精馏的应用第131-141页
   ·数据来源第131-132页
   ·计算传递学模型方程组第132-134页
     ·模型假设第132页
     ·未知项的确定第132-134页
     ·边界条件的设置第134页
     ·数值方法及网格划分第134页
   ·模拟结果及与实验测量结果比较第134-140页
     ·径向平均C_6摩尔浓度沿填料高度的变化第134-136页
     ·C_6摩尔浓度沿填料高度的变化第136页
     ·液相轴向相对速度沿径向的分布第136-137页
     ·HETP 的模拟与实验结果比较第137-138页
     ·湍流传质扩散系数的分布第138-140页
   ·小结第140-141页
第六章 计算传递学在固定床反应器中的应用第141-160页
   ·计算传递学模型方程组第142-146页
     ·计算流体力学模型第142-143页
     ·计算传热学模型第143-145页
     ·计算传质学模型第145-146页
   ·数据来源第146-148页
   ·模型假设第148页
   ·未知项的确定第148-149页
     ·填充床孔隙率分布第149页
     ·流体阻力系数R_0第149页
     ·温度方程源项S_T第149页
     ·浓度方程源项S__(C,i)第149页
   ·边界条件的设置第149-151页
     ·塔顶(Top)第150页
     ·塔底(Bottom)第150页
     ·对称轴(Axis)第150-151页
     ·塔壁(Wall)第151页
   ·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第151-159页
     ·网格独立解的研究第151页
     ·乙酸轴向转化率模拟与实验测量的比较第151-152页
     ·温度径向分布模拟与实验测量的比较第152-155页
     ·轴向相对速度的径向分布第155页
     ·湍流传质扩散系数分布第155-156页
     ·湍流传热扩散系数分布第156-159页
     ·湍流动力粘度分布第159页
   ·小结第159-160页
第七章 NMP 萃取精馏分离苯和噻吩的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第160-172页
   ·萃取精馏相关知识第161-162页
     ·萃取精馏原理第161页
     ·萃取剂选择原则第161-162页
     ·萃取剂选择方法第162页
   ·N-甲基吡咯烷酮(NMP)萃取精馏苯和噻吩混合物的实验研究第162-165页
     ·实验目的第163-164页
     ·实验装置及流程第164-165页
     ·实验操作条件及结果第165页
   ·NMP 萃取精馏苯和噻吩混合物的计算传递学模拟第165-171页
     ·模型假设第166页
     ·源项的确定第166-169页
     ·模拟结果第169-171页
   ·小结第171-172页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第172-175页
   ·结论第172-174页
   ·建议第174-175页
符号说明第175-183页
参考文献第183-201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201-202页
致谢第202页

论文共2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PARγ、VEGF、VEGFC在人胃癌的表达以及罗格列酮对胃癌细胞生长、新生血管形成和淋巴管形成影响及其机制
下一篇:TIMPs对口腔鳞状细胞癌β-DG表达特征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