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大城市理性扩张中的新城成长模式研究--以杭州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8页
1 绪论第18-38页
   ·研究背景第18-24页
     ·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第18-20页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第20-23页
     ·大城市理性扩张与新城成长第23-24页
   ·相关概念界定第24-28页
     ·新城第24-25页
     ·城市边缘区第25-26页
     ·郊区化和卫星城第26页
     ·都市区、都市圈与城市群第26-27页
     ·城市蔓延和郊区蔓延第27-28页
   ·新城研究文献综述第28-32页
     ·国外新城研究文献综述第28-30页
     ·国内新城研究文献综述第30-32页
   ·研究对象的确定第32-33页
   ·研究意义第33-34页
     ·弥补国内新城研究不足第33页
     ·发挥典型案例示范效应第33-34页
     ·启发潜在以城带乡效应第34页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的建立第34-37页
     ·研究方法第34-35页
     ·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的建立第35-37页
   ·本章小结第37-38页
2 新城成长相关理论研究综述第38-65页
   ·新城成长动力相关理论第38-43页
     ·城市生命周期理论第38页
     ·聚集经济理论第38-40页
     ·城市规模分布理论第40-41页
     ·最优城市规模理论第41-42页
     ·有效城市规模理论第42-43页
   ·新城空间成长相关理论第43-50页
     ·城市空间结构理论第43-45页
     ·城市空间扩散理论第45-48页
     ·城市自组织理论第48-50页
   ·新城建设发展相关理论第50-56页
     ·霍华德(Howard E.)的田园城市理论第50-51页
     ·恩温(Unwin R.)的卫星城理论第51页
     ·沙里宁(Saarinen E.)的有机疏散理论第51-52页
     ·赖特(Wright F.L.)的广亩城理论第52页
     ·新城市主义理论第52-53页
     ·理性增长理论第53-55页
     ·城市成长管理理论第55-56页
   ·新城产业发展相关理论第56-59页
     ·产业结构演变理论第56-57页
     ·产业集群理论第57页
     ·产业结构趋同理论第57-58页
     ·主导产业理论第58-59页
   ·新城管理变革相关理论第59-63页
     ·政府行为理论第59-60页
     ·城市管理理论第60-61页
     ·城市经营理论第61-62页
     ·城市管治理论第62页
     ·城市管理、城市经营与城市管治三种理论比较第62-63页
   ·本章小结第63-65页
3 新城成长各国实践研究综述第65-88页
   ·国外新城成长概况第65-67页
     ·第一代新城第66页
     ·第二代新城第66页
     ·第三代新城第66页
     ·第四代新城第66-67页
   ·典型国家和地区的新城成长历程第67-75页
     ·英国第67-68页
     ·法国第68-69页
     ·美国第69-70页
     ·日本第70-72页
     ·新加坡第72-73页
     ·中国香港第73-74页
     ·部分发展中国家第74-75页
   ·中国新城成长历程第75-77页
     ·改革开放以前的卫星城规划与建设(1949~1977年)第75-76页
     ·快速城市化时期的新城规划与开发(1978年至今)第76-77页
   ·国外新城成长实践总结第77-84页
     ·新城产生的背景及目的第77-78页
     ·新城运行机制与主要模式第78-80页
     ·新城投资方式与政策保障第80-82页
     ·新城开发规模与建设密度第82-83页
     ·新城规划创新与土地控制第83-84页
   ·国际经验给予中国新城成长的启示第84-86页
     ·立足区域协调高度指导工作第84页
     ·发挥政府新城管理的能动性第84页
     ·积极导入规划创新理念第84-85页
     ·重视优化新城产业结构第85页
     ·合理调控新城开发规模第85-86页
     ·完善新城配套政策措施第86页
   ·本章小结第86-88页
4 新城成长动力研究第88-115页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路径依赖第88-94页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色第88-91页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多种路径第91-92页
     ·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现状第92-93页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路径选择第93-94页
   ·大城市扩散式发展与城市规模第94-99页
     ·城市蔓延发展下的大城市病第94-95页
     ·城市规模的现实矛盾第95-98页
     ·城市规模的再认识第98-99页
   ·新城成长动力研究第99-105页
     ·大城市迅猛发展奠定新城成长基础第99页
     ·大城市空间结构实现理性扩张第99-101页
     ·聚集效应推动下的新城成长第101-103页
     ·新城成长引发大城市规模合理变化第103-105页
   ·杭州新城成长动力实证研究第105-113页
     ·杭州城市发展定位第105页
     ·杭州城市发展中遭遇的土地“瓶颈”第105-108页
     ·杭州经济发展与空间结构的矛盾第108-111页
     ·杭州理性扩张中的新城成长第111-113页
   ·本章小结第113-115页
5 新城空间成长研究第115-140页
   ·新城空间成长的现实背景第115-117页
     ·改革开放以前的工业卫星城第115页
     ·快速城市化时期的新城第115-117页
   ·新城空间成长的经济背景第117-120页
     ·聚集效应变化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第117-118页
     ·产业结构布局调整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第118-120页
   ·新时期中国大城市空间结构演进第120-123页
     ·新时期中国大城市空间结构演进历程第120-122页
     ·新时期中国大城市空间结构演进模式第122-123页
   ·新城空间组织的形成第123-129页
     ·新城空间组织的形成机制第123-125页
     ·新城空间组织的形成途径第125-129页
   ·新城空间成长研究第129-134页
     ·新城空间成长的前提第129-131页
     ·新城空间成长的扩展形式第131-132页
     ·新城空间成长引发的大城市空间变化第132-134页
   ·杭州新城空间成长实证研究第134-138页
     ·杭州市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及其优化第134-135页
     ·城市边缘区新城市空间组织的出现第135-137页
     ·由“建区”到“造城”的转变第137-138页
   ·本章小结第138-140页
6 新城建设发展研究第140-169页
   ·新城功能定位第140-143页
     ·“类新城”的现实功能第140-141页
     ·新城建设发展的要旨:功能定位升级第141-143页
     ·新城的终极功能定位:副城第143页
   ·新城建设发展的指导思想第143-151页
     ·新城规划—新城建设发展的核心问题第143-145页
     ·新城建设发展的宏观指导思想第145-147页
     ·新城建设发展的微观指导思想第147-149页
     ·将新城市主义和理性增长理论导入新城规划第149-151页
   ·新城土地开发利用问题第151-155页
     ·新城土地开发利用现状第151-152页
     ·新城土地开发利用非持续性表现第152-153页
     ·两种理论指导下的新城土地开发利用战略第153-155页
   ·新城交通系统规划问题第155-159页
     ·新城交通系统规划的战略选择第155-156页
     ·正视“公交优先”战略推行难度第156-157页
     ·两种理论指导下的新城交通系统规划战略第157-159页
   ·新城人居环境规划问题第159-162页
     ·新城人居环境规划的准绳第159-160页
     ·两种理论指导下新城人居环境规划战略第160-162页
   ·杭州新城建设发展实证研究第162-167页
     ·杭州新城规划开发中凸现的问题第162-163页
     ·新城土地开发利用与交通系统规划开发的整合战略第163-166页
     ·“生活品质之城”的新城人居环境规划战略第166-167页
   ·本章小结第167-169页
7 新城产业发展研究第169-200页
   ·新城产业发展背景第169-175页
     ·产业结构的有序演进与城市化的历史融合第169-170页
     ·大城市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的演变第170-171页
     ·大城市边缘区产业集群促进新城发展第171-175页
   ·新城产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第175-179页
     ·新城所在区域城际产业同构问题第175-178页
     ·主—新城产业发展之间的竞合问题第178-179页
   ·新城产业发展的理性思考第179-188页
     ·区域城际产业同构背景下的新城产业发展第179-183页
     ·主—新城竞合关系转型中的新城产业发展第183-188页
   ·杭州新城产业发展实证研究第188-198页
     ·杭州新城产业发展的现实背景第188-190页
     ·杭州新城产业发展备选路径一:制造业第190-194页
     ·杭州新城产业发展备选路径二:科研文教产业第194-198页
   ·本章小结第198-200页
8 新城管理变革研究第200-230页
   ·大城市发展的双重突破第200-203页
     ·城市空间结构的突破第200页
     ·城市管理体系的突破第200-203页
   ·大城市发展双重突破后面临的新议题第203-206页
     ·新城成长及其管理困惑第203页
     ·新城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第203-205页
     ·实现新城管理变革的关键之举第205-206页
   ·新城管理模式优化问题第206-213页
     ·新城现行管理模式第206-207页
     ·新城现行管理模式对比第207-208页
     ·西方城市管治模式第208-209页
     ·西方城市管治模式在中国的适用性第209-210页
     ·中国新城管理模式优化第210-213页
   ·新城管理制度创新问题第213-220页
     ·新城管理之管理体制创新第213-214页
     ·新城管理之公众参与制度创新第214-215页
     ·新城管理之规划管理制度创新第215-218页
     ·新城管理之土地利用制度创新第218-220页
   ·新城管理政策改革问题第220-223页
     ·新城土地利用政策改革第220-221页
     ·新城基础设施配置政策改革第221-222页
     ·新城公共财政政策改革第222-223页
   ·杭州新城管理变革的实证研究第223-228页
     ·行政区划调整—杭州新城管理问题缘起第223-225页
     ·多重原因并存—杭州新城管理问题症结所在第225-226页
     ·新城管理与制度创新并举—杭州新城管理变革对策所在第226-228页
   ·本章小结第228-230页
9 杭州下沙新城成长模式个案研究第230-270页
   ·杭州下沙新城的成长概况第230-233页
     ·杭州下沙新城的成长历程第230-231页
     ·杭州下沙新城的成长动力第231-233页
   ·杭州下沙新城的空间成长第233-239页
     ·初期空间成长的无奈之举第233-234页
     ·中期空间成长的理性暗合第234-238页
     ·当期空间成长的日臻完善第238-239页
   ·杭州下沙新城的建设发展第239-251页
     ·杭州下沙新城的功能定位第239-241页
     ·杭州下沙新城建设发展的指导思想第241-242页
     ·杭州下沙新城建设发展现状及问题第242-245页
     ·杭州下沙新城建设发展思路第245-251页
   ·杭州下沙新城的产业发展第251-261页
     ·杭州下沙新城产业发展概况第251-253页
     ·杭州下沙新城产业发展的优势与问题第253-257页
     ·杭州下沙新城产业发展思路第257-261页
   ·杭州下沙新城的管理变革第261-267页
     ·杭州下沙新城管理现状第261-264页
     ·杭州下沙新城管理变革措施第264-267页
   ·本章小结第267-270页
10 新城成长模式引发的以城带乡效应第270-277页
   ·以城带乡的几种实践战略第270-271页
     ·小城镇战略第270页
     ·“城—郊”战略第270页
     ·城市群战略第270-271页
   ·新城成长模式引发以城带乡的耦合性第271-274页
     ·新城成长模式是推进城市化有序发展中的重要一环第271-272页
     ·新城成长模式是以城带乡的极佳切入点第272页
     ·新城成长模式可具化并强化以城带乡的功效第272-274页
   ·新城成长模式引发以城带乡效应的局域性第274-276页
     ·新城在以城带乡中的战略创新第274页
     ·新城战略发挥作用的现实基础第274页
     ·新城战略发挥作用的现实途径第274-275页
     ·新城战略发挥作用的客观限制第275-276页
   ·本章小结第276-277页
11 结语第277-284页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277-281页
     ·大城市理性扩张与新城成长有机互动第277页
     ·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带动大城市空间结构转变第277页
     ·新城空间组织的形成受多种机制协同作用第277-278页
     ·聚集效应推动新城成长第278页
     ·新城规划是新城建设发展的核心问题第278-279页
     ·大城市边缘区产业集群促进新城发展第279页
     ·理性应对新城产业发展的两大现实问题第279-280页
     ·大城市发展双重突破引发新城管理变革第280页
     ·由“建区”到“造城”是新城成长的有效路径第280页
     ·新城成长模式引发以城带乡效应第280-281页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281-282页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281-282页
     ·本文的不足之处第282页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282-284页
参考文献第284-29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296-298页
致谢第298-299页

论文共2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渤海湾沉积物和水界面间营养盐的交换通量研究
下一篇:强化混凝气浮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的中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