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和特征 | 第11-12页 |
·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意义 | 第12-13页 |
·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路径选择 | 第13-15页 |
·研究思路及基本框架 | 第15-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基本框架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理论研究及现实意义 | 第18-28页 |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科学内涵分析 | 第18-22页 |
·资源节约型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第三种形态 | 第18-19页 |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人本分析 | 第19-21页 |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主要领域 | 第21-22页 |
·浙江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现实意义 | 第22-24页 |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缓解资源要素制约的有效途径 | 第23页 |
·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应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新压力的必然选择 | 第23-24页 |
·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 | 第24页 |
·发达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经验和启示 | 第24-28页 |
·“四倍数”与资源的效率革命 | 第24-26页 |
·重视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 | 第26-27页 |
·强调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现状及问题 | 第28-43页 |
·浙江省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现状 | 第29-32页 |
·浙江省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基本做法 | 第32-35页 |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 第32-33页 |
·推动科学技术进步 | 第33-34页 |
·制定政策导向 | 第34页 |
·加强监督管理 | 第34-35页 |
·开展宣传教育 | 第35页 |
·浙江省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潜力分析 | 第35-40页 |
·浙江省资源消费弹性系数较大,利用效率不高 | 第35-36页 |
·浙江省资源节约的潜力分析 | 第36-40页 |
·浙江省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障碍 | 第40-43页 |
·鼓励资源节约的政策不到位 | 第40页 |
·激励节约技术创新的措施不得力 | 第40-41页 |
·约束资源浪费的法规不健全 | 第41页 |
·资源性产品价格体系不合理 | 第41-42页 |
·资源产权关系不明晰 | 第42页 |
·监督资源浪费的管理体系不完善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定量研究:用IPAT方程分析浙江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关系 | 第43-49页 |
·IPAT方程及能源效率模型 | 第43-45页 |
·IPAT方程 | 第43-44页 |
·单位 GDP能耗年下降率的临界值 | 第44-45页 |
·浙江省能源效率计算 | 第45-48页 |
·对浙江省能源效率计算结果的分析 | 第48-49页 |
第五章 浙江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五大途径 | 第49-56页 |
·节约能源 | 第49-51页 |
·节约水资源 | 第51-52页 |
·节约原材料 | 第52-54页 |
·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 | 第54-55页 |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 第55-56页 |
第六章 实证研究:构建浙江省资源节约型水泥工业体系 | 第56-62页 |
·加快淘汰机立窑,发展回转窑 | 第57-58页 |
·利用回转窑生产工艺,实现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 第58-60页 |
·发展水泥生产中的纯中低温余热发电 | 第60-61页 |
·提高水泥的散装率 | 第61-62页 |
第七章 构建浙江省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激励机制 | 第62-68页 |
·政府强力介入,政策明确导向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保障 | 第63-64页 |
·科技创新先导,资源效率革命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关键 | 第64页 |
·加强节约宣传,提高节约意识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核心 | 第64-65页 |
·运用二种手段,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 第65-66页 |
·经济手段 | 第65页 |
·行政手段 | 第65-66页 |
·制定二种政策,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立 | 第66页 |
·税收政策 | 第66页 |
·投入政策 | 第66页 |
·建立三种制度,引导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 | 第66-68页 |
·政府绿色采购制度 | 第66-67页 |
·生态环境补偿制度 | 第67页 |
·节约资源奖励制度 | 第67-68页 |
第八章 构建浙江省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约束机制 | 第68-76页 |
·构建资源节约的地方性法规体系 | 第68-69页 |
·严格制定市场准入门槛 | 第69-70页 |
·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标准体系 | 第70-71页 |
·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税收体系 | 第71页 |
·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价格体系 | 第71-73页 |
·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监督管理体系 | 第73-74页 |
·完善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考核体系 | 第74页 |
·建立“有权消费、无权浪费”的社会环境 | 第74-76页 |
结束语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附录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