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宽带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8页 |
·超宽带的定义 | 第9页 |
·超宽带信号的特点 | 第9-10页 |
·超宽带技术的进展 | 第10-13页 |
·超宽带的技术发展 | 第11-12页 |
·当前的标准化情况 | 第12-13页 |
·超宽带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 第13-16页 |
·国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 第13-15页 |
·国内在超宽带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情况 | 第15-16页 |
·论文的组织和创新点 | 第16-18页 |
第2章 超宽带系统信号和信道模型 | 第18-42页 |
·超宽带系统信号模型 | 第18-26页 |
·超宽带的调制方式 | 第18-21页 |
·超宽带系统信号的数学表示 | 第21-26页 |
·超宽带系统的信道模型 | 第26-40页 |
·若干超宽带室内多径模型 | 第26-27页 |
·超宽带室内多径信道模型 | 第27-32页 |
·IEEE802.15.3a建议的超宽带信道模型 | 第32-40页 |
·小结 | 第40-42页 |
第3章 超宽带系统接收特性及多址性能研究 | 第42-56页 |
·多径信道下Rake接收机性能研究 | 第42-51页 |
·接收机与发射机的距离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44-47页 |
·S-Rake的支路个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47-50页 |
·P-Rake的支路个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50-51页 |
·多径条件下DS-PAM多址超宽带系统性能研究 | 第51-54页 |
·系统模型 | 第51-52页 |
·性能分析 | 第52-54页 |
·小结 | 第54-56页 |
第4章 超宽带系统跳时码设计研究 | 第56-73页 |
·常用的跳时序列的介绍 | 第56-62页 |
·有限域理论简介 | 第62-64页 |
·置换序列码的生成 | 第64-66页 |
·对生成PSC码本原根的分析 | 第66-68页 |
·方法实现及仿真结果 | 第68-72页 |
·特定本原根的生成方法 | 第68页 |
·PSC码生成的具体实现 | 第68-71页 |
·仿真结果 | 第71-72页 |
·小结 | 第72-73页 |
第5章 超宽带系统自适应并行多用户干扰消除 | 第73-85页 |
·研究背景 | 第73-76页 |
·多用户检测技术概述 | 第73-74页 |
·超宽带多用户检测典型算法 | 第74-76页 |
·自适应多用户并行干扰消除 | 第76-83页 |
·超宽带系统模型 | 第77-78页 |
·自适应LMS算法 | 第78-80页 |
·自适应RLS算法 | 第80-81页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81-83页 |
·小结 | 第83-85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5-87页 |
·研究工作总结 | 第85-86页 |
·后续工作展望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科研经历 | 第99-100页 |
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