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Pv6组播的P2P文件分发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页 |
·课题背景和来源 | 第9-11页 |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1-12页 |
·课题的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P2P技术 | 第13-22页 |
·P2P技术背景 | 第13-15页 |
·互联网发展的三阶段 | 第13-14页 |
·P2P技术产生的背景 | 第14页 |
·国内外P2P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P2P技术概述 | 第15-17页 |
·P2P的概念 | 第15页 |
·P2P与C/S结构的比较 | 第15-16页 |
·P2P的基本模型 | 第16-17页 |
·P2P的关键技术 | 第17-20页 |
·P2P技术的应用研究 | 第20-22页 |
第三章 IPv6组播原理与应用 | 第22-28页 |
·IPv6技术基础 | 第22-24页 |
·IPv4的局限性 | 第22页 |
·IPv6协议的特点 | 第22-23页 |
·IPv6地址类型 | 第23-24页 |
·IPv6组播原理及应用 | 第24-27页 |
·IPv6组播的应用现状 | 第27-28页 |
第四章 JXTA工程框架及其内容 | 第28-39页 |
·JXTA技术概述 | 第28-29页 |
·JXTA的体系结构 | 第29-30页 |
·JXTA有关概念 | 第30-35页 |
·Peer(对等机) | 第30-31页 |
·PeerGroup(对等组) | 第31页 |
·Endpoint(端点) | 第31页 |
·Pipe(管道) | 第31-32页 |
·AdvertiSement(广告) | 第32页 |
·Message(消息) | 第32-33页 |
·RendezvousPeer(集合点) | 第33-34页 |
·RouterPeer(路由Peer) | 第34-35页 |
·JXTA的协议 | 第35-36页 |
·JXTA的发现机制 | 第36-38页 |
·JXTA与其它相关技术的区别 | 第38-39页 |
第五章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第39-49页 |
·系统设计目标 | 第39-40页 |
·网络模式分析与选择 | 第40-47页 |
·集中目录式结构 | 第41-42页 |
·纯P2P网络模型 | 第42-43页 |
·混合式网络模型 | 第43-44页 |
·本系统网络模型 | 第44-47页 |
·系统体系结构 | 第47-49页 |
第六章 系统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49-71页 |
·系统交互消息的分析设计 | 第49-56页 |
·汇聚Peer与汇聚Peer间的通信 | 第49-50页 |
·汇聚Peer与普通Peer间的通信 | 第50-51页 |
·普通Peer与普通Peer间的通信 | 第51-52页 |
·即时消息 | 第52页 |
·消息的设计 | 第52-55页 |
·消息的XML表示格式 | 第55-56页 |
·系统流程及主要数据结构的设计 | 第56-61页 |
·系统处理流程 | 第56-59页 |
·主要数据结构设计 | 第59-61页 |
·系统部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61-71页 |
·消息处理模块 | 第62-64页 |
·数据处理模块 | 第64-68页 |
·资源管理模块 | 第68-69页 |
·认证模块 | 第69-71页 |
第七章 测试环境及方案设计 | 第71-75页 |
·测试方案设计 | 第71-74页 |
·测试方案一及实验结果分析 | 第72-73页 |
·测试方案二及实验结果分析 | 第73-74页 |
·测试方法选择和设计 | 第74-75页 |
第八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5-77页 |
·论文总结 | 第75-76页 |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