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inux平台的蜜罐识别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页 |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主要完成的工作 | 第9页 |
·各章节内容安排 | 第9-11页 |
第二章 蜜罐及其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11-19页 |
·蜜罐技术 | 第11-15页 |
·蜜罐技术定义 | 第11页 |
·蜜罐技术分类 | 第11-12页 |
·蜜罐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蜜罐技术价值 | 第14-15页 |
·蜜罐识别技术 | 第15-19页 |
·蜜罐识别技术定义 | 第15-16页 |
·蜜罐识别技术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蜜罐识别技术价值 | 第18-19页 |
第三章 蜜罐识别技术的研究 | 第19-36页 |
·蜜罐关键技术的研究 | 第19-21页 |
·相关Linux技术的研究 | 第21-24页 |
·Linux内核模块 | 第21-22页 |
·Linux进程 | 第22-24页 |
·内核级蜜罐识别技术的深入研究 | 第24-36页 |
·系统调用函数 | 第24-27页 |
·Linux下的中断控制及系统调用 | 第24-25页 |
·修改系统调用 | 第25-27页 |
·隐藏文件 | 第27-29页 |
·文件隐藏技术 | 第27-28页 |
·识别隐藏文件 | 第28-29页 |
·隐藏进程 | 第29-31页 |
·进程隐藏技术 | 第30页 |
·识别隐藏进程 | 第30-31页 |
·可疑的数据控制 | 第31-32页 |
·数据控制技术 | 第31页 |
·识别可疑的数据控制 | 第31-32页 |
·隐藏连接 | 第32页 |
·隐藏模块 | 第32-36页 |
·模块隐藏技术 | 第33-34页 |
·识别隐藏模块 | 第34-36页 |
第四章 蜜罐识别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 第36-62页 |
·系统研究内容 | 第36页 |
·设计原则 | 第36-37页 |
·系统总体结构 | 第37-41页 |
·系统模块分析 | 第37-40页 |
·类型选项区 | 第38-39页 |
·识别方案选项区 | 第39页 |
·结果区 | 第39-40页 |
·专家分析模块 | 第40页 |
·系统流程 | 第40-41页 |
·开发环境介绍 | 第41-42页 |
·硬件环境 | 第41页 |
·网络环境 | 第41页 |
·操作系统及支持软件 | 第41-42页 |
·主要技术 | 第42页 |
·蜜罐识别子系统的实现 | 第42-62页 |
·识别子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42-45页 |
·主要函数和数据结构 | 第45-48页 |
·识别模块的实现 | 第48-54页 |
·模块识别模块 | 第48-49页 |
·进程识别模块 | 第49-50页 |
·通信识别模块 | 第50-51页 |
·文件识别模块 | 第51-53页 |
·系统函数识别模块 | 第53-54页 |
·系统测试 | 第54-62页 |
·特定Honeypot系统概述 | 第54-55页 |
·实验过程 | 第55-59页 |
·测试结果分析 | 第59-62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发表论文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