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 第1页 |
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3-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消毒现状 | 第11-12页 |
·电化学消毒技术的种类及应用 | 第12-13页 |
·电化学法的过程与原理 | 第13-17页 |
·直接电化学消毒技术的发展概述 | 第17页 |
·间接电化学消毒技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间接电化学消毒法的发展概述 | 第17-18页 |
·间接电化学消毒法的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酸性氧化电位水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 第22-25页 |
·酸性氧化电位水的制备及性质 | 第22页 |
·酸性氧化电位水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 | 第22-23页 |
·酸性氧化电位水灭菌机制的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其它研究动向 | 第25页 |
·结语 | 第25页 |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研究目的 | 第25-26页 |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酸性氧化电位水的消毒效果研究 | 第27-35页 |
·实验材料 | 第27-28页 |
·实验微生物种类 | 第27页 |
·实验试剂和实验设备 | 第27页 |
·试剂配制方法 | 第27-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8-31页 |
·酸性氧化电位水的制备 | 第28页 |
·酸性氧化电位水理化性质的测定 | 第28-29页 |
·消毒实验方法 | 第29页 |
·菌悬液的制备 | 第29-30页 |
·中和剂鉴定试验 | 第30-31页 |
·悬液定量杀灭试验 | 第31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1-34页 |
·制备的酸性氧化电位水的性质 | 第31页 |
·中和试验结果 | 第31-32页 |
·悬液定量杀菌试验 | 第32-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酸性氧化电位水中有效消毒因子及消毒机制的研究 | 第35-58页 |
·活性氧的测定及其在消毒中的作用 | 第35-43页 |
·电解产生活性氧的理论基础 | 第35-36页 |
·活性氧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36-39页 |
·活性氧在消毒中的作用 | 第39-43页 |
·有效氯和活性氧在消毒中的协同作用 | 第43-46页 |
·实验材料 | 第44页 |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5-46页 |
·酸性氧化电位水和次氯酸钠、过氧化氢、芬顿消毒方法比较 | 第46-51页 |
·实验材料 | 第46-47页 |
·实验方法 | 第47-4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1页 |
·羟自由基的测定及其产生机制研究 | 第51-5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2-5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3-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酸性氧化电位水制备技术的优化研究 | 第58-75页 |
·电极材料对电解的影响及优化 | 第58-6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8-6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0-62页 |
·极板间距对电解的影响及优化 | 第62-6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2-6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3-64页 |
·比电极面积对电解的影响及优化 | 第64-6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4-6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5页 |
·碱性水回流对电解的影响及优化 | 第65-6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6-67页 |
·阴阳离子隔膜对电解的影响及优化 | 第67-6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8-69页 |
·主要操作参数的正交设计试验 | 第69-71页 |
·实验材料 | 第70页 |
·实验设计 | 第7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0-71页 |
·其它操作参数的影响 | 第71-74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71-72页 |
·pH值的影响 | 第72-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5-77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建议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综述 | 第83-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