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2页 |
第一部分 原产地规则概述 | 第12-22页 |
一、原产地与原产地规则定义 | 第12页 |
二、原产地标记与地理标志 | 第12-13页 |
(一) 地理标志的定义 | 第12-13页 |
(二) 原产地标记与地理标志的区别 | 第13页 |
三、原产地规则的分类 | 第13-16页 |
(一) 单一国家原产地规则和区域性原产地规则 | 第14页 |
(二) 完全原产原产地规则和部分原产原产地规则 | 第14-15页 |
(三) 进口原产地规则和出口原产地规则 | 第15页 |
(四) 优惠性原产地规则和非优惠制原产地规则 | 第15-16页 |
四、原产地规则的作用 | 第16-22页 |
(一) 原产地规则的积极作用 | 第17-18页 |
(二) 原产地规则的消极作用 | 第18-22页 |
第二部分 关于原产地规则的多边协议 | 第22-28页 |
一、关于原产地规则的国际性协议 | 第22-24页 |
(一) GATT 第9 条原产国标记 | 第22-23页 |
(二) 《京都公约》对原产地的规定 | 第23页 |
(三) 乌拉圭回合的原产地规则谈判 | 第23-24页 |
二、关于原产地规则的区域协议 | 第24-28页 |
(一) 原产地规则的泛欧体系 | 第25-26页 |
(二) 原产地规则的NAFTA 体系 | 第26-27页 |
(三) 中国内地与香港和澳门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项下的原产地规则 | 第27-28页 |
第三部分 三种原产地的标准及其比较分析 | 第28-45页 |
一、增值百分比标准(CRITERION OF AD VALOREM PERCENTAGE). | 第29-33页 |
(一) 对部分区域性经济组织及我国的增值百分比标准的分析 | 第29-31页 |
(二) 增值百分比标准的缺点 | 第31-33页 |
二、加工工序标准(CRITERION OF MANUFACTURING OF PROCESSING OPERATION) | 第33-38页 |
(一) “总不吃亏”的NAFTA 加工工序标准 | 第34页 |
(二) 加工工序标准对倾销认定的影响 | 第34-36页 |
(三) 我国政府采购中“国货”认定中的加工工序标准有待改进 | 第36-37页 |
(四) 加工工序的缺点 | 第37-38页 |
三、税目改变标准(CRITERION OF CHANGE OF TARIFF CLASSIFICATION) | 第38-44页 |
(一) 税则归类改变要求的级别 | 第39-40页 |
(二) 协调制度与税目改变标准 | 第40-41页 |
(三) 税目改变标准的优势 | 第41-43页 |
(四) 税目改变标准的劣势 | 第43-44页 |
四、世界贸易组织对三种标准的态度 | 第44-45页 |
第四部分 原产地规则的适用 | 第45-50页 |
一、原产地规则在外贸统计中的适用 | 第45-46页 |
二、原产地规则在国别配额中的适用 | 第46-47页 |
三、原产地规则在反倾销中的适用 | 第47-49页 |
(一) 原产地规则对“正常价值”认定的影响 | 第48页 |
(二) 原产地规则对“国内工业”认定的影响 | 第48-49页 |
四、原产地规则在政府采购中的适用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