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创性声明 | 第1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1 水分亏缺对茶树生长的影响 | 第13页 |
2 茶树叶片水势与茶树抗旱性 | 第13页 |
3 茶树的渗势调节能力与抗旱性 | 第13-14页 |
·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 第13-14页 |
·无机营养元素的影响 | 第14页 |
4 茶树的保护酶系统与抗旱性 | 第14-15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 第14-15页 |
·过氧化物酶(POD) | 第15页 |
·过氧化氢酶(CAT) | 第15页 |
5 光合作用及相关参数与抗旱性 | 第15-16页 |
6 内源激素与茶树抗旱性 | 第16页 |
7 其它的一些生理生化与茶树抗旱 | 第16-18页 |
引言 | 第18-2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0-24页 |
1 试验材料 | 第20页 |
2 试验方法 | 第20-23页 |
·材料的处理 | 第20页 |
·各项指标的测定 | 第20-23页 |
·土壤含水量 | 第20页 |
·茶叶新梢水分的测定 | 第20页 |
·游离脯氨酸含量测定 | 第20-21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 | 第21页 |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 | 第21页 |
·体内羟自由基含量的测定 | 第21页 |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21-22页 |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 第22页 |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22页 |
·膜透性的测定 | 第22页 |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 第22页 |
·维生素c(Vc)含量的测定 | 第22-23页 |
3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3-2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4-49页 |
1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茶树叶片含水量和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 | 第24-31页 |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茶树叶片含水量的变化 | 第24-25页 |
·茶树叶片含水量的对比试验 | 第24页 |
·茶树叶片含水量的动态变化分析 | 第24-25页 |
·干旱胁迫下茶树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 第25-26页 |
·茶树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对比试验 | 第25-26页 |
·茶树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 | 第26页 |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茶树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 第26-28页 |
·茶树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对比试验 | 第26-27页 |
·茶树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 | 第27-28页 |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茶树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 第28-29页 |
·茶树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对比试验 | 第28-29页 |
·茶树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 | 第29页 |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茶树叶片维生素c(Vc)含量的变化 | 第29-31页 |
·茶树叶片维生素c(Vc)含量的对比试验 | 第30页 |
·茶树叶片维生素c(Vc)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 | 第30-31页 |
2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茶树叶片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 第31-34页 |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茶树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 | 第31-32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对比试验 | 第31-32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动态变化分析 | 第32页 |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茶树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 | 第32-34页 |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对比试验 | 第32-33页 |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动态变化分析 | 第33-34页 |
3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茶树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34-40页 |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茶树叶片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 | 第34-35页 |
·茶树叶片叶绿素a含量的对比试验 | 第34页 |
·茶树叶片叶绿素a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 | 第34-35页 |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茶树叶片叶绿素b含量的变化 | 第35-36页 |
·茶树叶片叶绿素b含量的对比试验 | 第35-36页 |
·茶树叶片叶绿素b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 | 第36页 |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茶树叶片总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 第36-38页 |
·茶树叶片总叶绿素含量的对比试验 | 第36-37页 |
·总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 | 第37-38页 |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茶树叶片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之比的变化 | 第38-39页 |
·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之比的对比试验 | 第38页 |
·茶树叶片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之比的动态变化分析 | 第38-39页 |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茶树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 | 第39-40页 |
·茶树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对比试验 | 第39页 |
·茶树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 | 第39-40页 |
4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茶树叶片丙二醛、相对电导率和羟自由基含量的影响 | 第40-44页 |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茶树叶片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 | 第40-41页 |
·茶树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对比试验 | 第40-41页 |
·茶树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 | 第41页 |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茶树叶片相对电导率的变化 | 第41-43页 |
·茶树叶片相对电导率的对比试验 | 第41-42页 |
·叶片相对电导率的动态变化分析 | 第42-43页 |
·干旱胁迫下体内羟自由基含量的变化 | 第43-44页 |
·体内羟自由基含量的对比试验 | 第43页 |
·体内羟自由基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 | 第43-44页 |
5 各生理生化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44-47页 |
·酶保护系统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44-45页 |
·非酶保护系统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45页 |
·营养物质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45-46页 |
·各生理生化指标与指标丙二醛、相对电导率和羟自由基含量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46-47页 |
6 应用隶属函数值法综合评定其中茶树品种抗旱性的分析结果 | 第47-49页 |
讨论 | 第49-53页 |
1 茶树新梢成熟叶片含水量与茶树的抗旱性 | 第49页 |
2 保护酶类活性与茶树抗旱性 | 第49-50页 |
3 非保护酶类活性与茶树抗旱性 | 第50页 |
4 质膜伤害和茶树抗旱性 | 第50页 |
5 渗透调节物质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茶树抗旱性 | 第50-51页 |
6 茶树新梢叶片叶绿素含量与茶树抗旱性 | 第51-52页 |
7 茶树抗旱性的综合评定 | 第52页 |
8 前景展望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缩略词表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