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部分 前言 | 第11-19页 |
1 我国渔用抗菌药物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 第11-13页 |
2 国内外渔用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发展及氟苯尼考的应用现状 | 第13-15页 |
·药物代谢动力学 | 第13-14页 |
·国内外渔用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发展 | 第14页 |
·氟苯尼考的应用现状 | 第14-15页 |
3 氯霉素类药物的简介 | 第15-17页 |
·氯霉素类药物的毒副作用 | 第15-16页 |
·氟苯尼考的作用机理 | 第16-17页 |
4 研究鳗鲡中氟苯尼考药物代谢动力学的重要意义 | 第17-19页 |
第二部分 材料与方法 | 第19-25页 |
1 材料 | 第19-20页 |
·仪器设备 | 第19页 |
·药品试剂 | 第19-20页 |
·实验动物 | 第20页 |
2 方法 | 第20-22页 |
·溶液的配制 | 第20页 |
·氟苯尼考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20页 |
·流动相溶液的配置 | 第20页 |
·给药与采样 | 第20-21页 |
·给药 | 第20-21页 |
·给药方法 | 第20-21页 |
·采样 | 第21页 |
·血样 | 第21页 |
·组织 | 第21页 |
·方法 | 第21-22页 |
·样品的前处理 | 第21-22页 |
·血液前处理方法 | 第21-22页 |
·肌肉、肝、肾组织的前处理方法 | 第22页 |
·样品的测定方法 | 第22页 |
·色谱条件 | 第22页 |
·定量方法 | 第22页 |
3 实验设计 | 第22-24页 |
·精密度的测定 | 第22-23页 |
·日内精密度 | 第22页 |
·日间精密度 | 第22-23页 |
·氟苯尼考在血浆、肌肉、肝、肾中标准曲线的制备及线性范围的测定 | 第23-24页 |
·氟苯尼考在血液中的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23页 |
·氟苯尼考在肌肉、肝、肾中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23-24页 |
·相对回收率的测定 | 第24页 |
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4-25页 |
·氟苯尼考在鳗鲡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数据处理 | 第24页 |
·氟苯尼考在鳗鲡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分析 | 第24页 |
·氟苯尼考在临床上的给药剂量及休药期 | 第24-25页 |
·氟苯尼考的给药剂量 | 第24-25页 |
·氟苯尼考的休药期 | 第25页 |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 第25-37页 |
1 精密度 | 第25-26页 |
2 标准曲线的制备及线性范围的测定 | 第26-28页 |
·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 | 第26页 |
·血液及组织中氟苯尼考的标准曲线 | 第26-28页 |
3 回收率 | 第28-29页 |
4 单剂量口服氟苯尼考在鳗鲡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 第29-37页 |
·氟苯尼考在鳗鲡体内的药物浓度与时间曲线关系图 | 第29-31页 |
·氟苯尼考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规律 | 第31-37页 |
·药时曲线方程 | 第31-32页 |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 第32-37页 |
·口服氟苯尼考在鳗鲡体内血液、组织中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 第32-36页 |
·注射氟苯尼考在鳗鲡体内血液中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 第36-37页 |
第四部分 讨论 | 第37-46页 |
1 条件与方法的选择 | 第37-39页 |
·给药方式的选择 | 第37页 |
·给药时间间隔点的设计 | 第37页 |
·选择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作为氟苯尼考残留检测的方法 | 第37-39页 |
·色谱条件的选择 | 第37-38页 |
·流动相的选择 | 第38页 |
·波长的选择 | 第38页 |
·样品的处理方法 | 第38页 |
·方法的回收率 | 第38-39页 |
·定量方法精密度、最低检测限、线性范围和标准曲线 | 第39页 |
·氟苯尼考口服与注射给药的药物代谢曲线图 | 第39页 |
2 健康鳗鲡单剂量口服氟苯尼考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 | 第39-43页 |
·口服氟苯尼考的血液药物代谢动力学 | 第39-41页 |
·鳗鲡口服氟苯尼考的组织动力学 | 第41-42页 |
·鳗鲡注射氟苯尼考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 第42-43页 |
3 氟苯尼考在水产临床上的抗菌活性 | 第43-44页 |
4 临床给药的剂量及休药期 | 第44-46页 |
第五部分 结论 | 第46-47页 |
附录 | 第47-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