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不可分之债
内容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第一章 不可分之债流变考 | 第11-31页 |
第一节 与不可分之债相关概念之界定 | 第11-16页 |
一、从债的主体角度入手 | 第11-13页 |
二、从债的标的角度入手 | 第13-15页 |
三、从债的关系角度入手 | 第15-16页 |
第二节 与不可分之债相关概念词源考 | 第16-25页 |
一、四个概念对应拉丁术语之分析 | 第17-19页 |
二、包含“in solidum”的片断之分析 | 第19-21页 |
三、物权法上类似的四个概念之分析 | 第21-22页 |
四、共有观念对上述四组概念之贯通 | 第22-25页 |
第三节 不可分之债流变考 | 第25-31页 |
一、《十二表法》时期 | 第25-26页 |
二、古典法时期和优士丁尼法时期 | 第26-31页 |
第二章 给付不可分研究 | 第31-47页 |
第一节 给付概念及其类型化研究 | 第31-33页 |
一、债及给付概念探究 | 第31-33页 |
二、三种给付类型研究 | 第33页 |
第二节 给付不可分类型化研究 | 第33-41页 |
一、周枏假想分马案件中的观点 | 第34-35页 |
二、给予之债的可分与否研究 | 第35-39页 |
(一) 给予有体物之债都是可分的观点评析 | 第36-38页 |
(二) 地役权为何是不可分的 | 第38-39页 |
三、作为之债的可分与否研究 | 第39-40页 |
四、不作为之债的可分与否研究 | 第40-41页 |
第三节 三个常被误解的问题研究 | 第41-47页 |
一、种类之债的可分与否研究 | 第41-43页 |
(一) 一个前提问题的解决:四个概念的区分 | 第41-42页 |
(二) 种类之债不可分之批驳 | 第42-43页 |
二、选择之债的可分与否研究 | 第43-44页 |
三、附违约金条款之债的可分与否研究 | 第44-47页 |
第三章 不可分之债的制度构造 | 第47-54页 |
第一节 不可分之债的实质特征和形式特征 | 第47-49页 |
一、不可分之债的实质特征 | 第47-48页 |
二、不可分之债的形式特征 | 第48-49页 |
第二节 不可分之债的具体制度构造 | 第49-54页 |
一、具体条文之设计 | 第49-51页 |
二、条文设计之理由 | 第51-54页 |
(一) 第一部分:不可分之债概述 | 第51-52页 |
(二) 第二部分:不可分之债的具体类型 | 第52-53页 |
(三) 第三部分:不可分之债的对外效力 | 第53页 |
(四) 第四部分:不可分之债的对内效力 | 第53页 |
(五) 第五部分:不可分之债转化为可分之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后记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