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 第1-11页 |
第一章 生态补偿的概念和理论依据 | 第11-18页 |
一、生态补偿的概念 | 第11-13页 |
(一) 生态补偿(Ecological Compensation)的溉念探究 | 第11-13页 |
(二) 生态补偿的意义 | 第13页 |
二、生态补偿的理论依据 | 第13-18页 |
(一) 生态规律理论 | 第13-14页 |
(二) 外部性理论 | 第14-15页 |
(三) 公共产品理论 | 第15-16页 |
(四) 生态系统价值理论 | 第16-17页 |
(五) 效率与公平理论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生态补偿的实践和发展 | 第18-28页 |
一、国外状况 | 第18-21页 |
(一) 国外生态补偿的实践 | 第18-19页 |
(二) 国外生态补偿的经验 | 第19-21页 |
二、国内生态补偿的实践和发展 | 第21-28页 |
(一) 中国实施生态补偿的政府手段 | 第21-22页 |
(二) 中国实施生态补偿的市场手段 | 第22-27页 |
(三) 中国实施生态补偿的理论研充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我国生态补偿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28-33页 |
一、生态建设的法律保障不足 | 第28-30页 |
(一) 《环境保护法》对生态环境保护明显忽视 | 第28页 |
(二) 自然资源保护单行法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不够 | 第28-29页 |
(三) 一些重要法规对生态保护和补偿的规范不到位 | 第29页 |
(四) 生态补偿有关规定中对各利益相关者的权利、义务、责任界定及对补偿内容、方式和标准规定不明确,环境资源产权制度缺失。 | 第29页 |
(五) 新《刑法》对破坏自然资源罪的规定欠缺生态效益考虑 | 第29-30页 |
二、生态补偿缺乏科学的补偿标准 | 第30页 |
三、补偿缺乏有效的资金保障制度 | 第30-31页 |
四、保护区建设动力不足 | 第31页 |
五、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规划制度需要完善 | 第31页 |
六、生态工程长期效应与短期效应的矛盾 | 第31-33页 |
第四章 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设计模式 | 第33-61页 |
一、生态补偿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第33-34页 |
二、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34-46页 |
(一) 环境资源产权制度 | 第35-39页 |
(二) 环境资源价格制度 | 第39-41页 |
(三) 生态税制度 | 第41-44页 |
(四) 绿色GDP制度 | 第44-46页 |
三、生态补偿实施机制构想 | 第46-61页 |
(一) 西部生态补偿 | 第47-50页 |
(二) 重点生态功能区补偿 | 第50-53页 |
(三) 流域区际补偿 | 第53-56页 |
(四) 机会补偿 | 第56-57页 |
(五) 配套制度 | 第57-61页 |
结语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