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小说中知识分子人格裂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目录 | 第7-8页 |
引言 | 第8页 |
第一章 20 世纪知识分子人格及其流变 | 第8-12页 |
第二章 90 年代小说中知识分子人格范型 | 第12-28页 |
一、依附型人格 | 第14-18页 |
(一) “堂吉诃德的梦碎了” | 第14-15页 |
(二) “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 | 第15-17页 |
(三) “生命渴望走向中心” | 第17-18页 |
二、逃避型人格 | 第18-22页 |
(一)、“时代的多余人” ——孤独感 | 第19页 |
(二) “归去来兮” | 第19-21页 |
(三)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 第21-22页 |
三、犬儒型人格 | 第22-27页 |
(一) “我不相信” | 第23-24页 |
(二)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 第24-25页 |
(三) “一场游戏一场梦” | 第25-26页 |
(四) “饶舌的哑巴” | 第26-27页 |
四、裂变:90 年代小说中知识分子人格特征 | 第27-28页 |
第三章 90 年代小说中知识分子人格裂变原因 | 第28-32页 |
一、多质性的社会现状 | 第28-30页 |
二、悬空感的身份特征 | 第30-31页 |
三、后现代的写作效应 | 第31-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注释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
后记 | 第36-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