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试管微嫁接技术研究
引言 | 第1-1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4-19页 |
1 试验材料 | 第14页 |
2 培养条件 | 第14页 |
3 试验方法 | 第14-19页 |
·微嫁接接穗的获得 | 第14-15页 |
·不同外植体来源对染菌率的影响 | 第14页 |
·接穗品种的启动培养 | 第14-15页 |
·接穗品种的增殖培养 | 第15页 |
·微嫁接砧木的获得 | 第15页 |
·微嫁接体系的建立 | 第15-17页 |
·培养条件对微嫁接成活的影响 | 第15-16页 |
·培养基蔗糖浓度对微嫁接成活的影响 | 第15-16页 |
·培养基pH值对微嫁接成活的影响 | 第16页 |
·培养温度对微嫁接成活的影响 | 第16页 |
·培养湿度对微嫁接成活的影响 | 第16页 |
·砧木接穗的预处理对微嫁接成活的影响 | 第16-17页 |
·接穗形态对微嫁接成活的影响 | 第16页 |
·砧木生根对微嫁接成活的影响 | 第16页 |
·砧木、接穗叶片保留与否对微嫁接成活的影响 | 第16-17页 |
·生长调节剂对砧穗的处理对微嫁接成活的影响 | 第17页 |
·嫁接方式对微嫁接成活的影响 | 第17页 |
·不同嫁接方式对微嫁接成活的影响 | 第17页 |
·接口绑缚方式对微嫁接成活的影响 | 第17页 |
·嫁接苗不同放置方式对微嫁接成活的影响 | 第17页 |
·抗氧化剂对微嫁接成活的影响 | 第17页 |
·抗病品种筛选及抗病诱导初步探索 | 第17-18页 |
·不同砧木对抗病诱导的影响 | 第18页 |
·抗病种质筛选初步研究 | 第18页 |
·微嫁接苗的继代 | 第18-1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9-34页 |
1 微嫁接接穗的获得 | 第19-21页 |
·不同外植体来源对染菌率的影响 | 第19页 |
·接穗品种的启动培养 | 第19-20页 |
·接穗品种的增殖 | 第20-21页 |
2 微嫁接砧木的获得 | 第21-22页 |
3 微嫁接体系的建立 | 第22-31页 |
·培养条件对微嫁接成活的影响 | 第22-24页 |
·培养基蔗糖浓度对微嫁接成活的影响 | 第22-23页 |
·培养基pH值对微嫁接成活的影响 | 第23页 |
·培养温度对微嫁接成活的影响 | 第23-24页 |
·培养湿度对微嫁接成活的影响 | 第24页 |
·砧木、接穗的预处理对微嫁接成活的影响 | 第24-29页 |
·接穗形态对微嫁接成活的影响 | 第24-25页 |
·砧木生根对微嫁接成活的影响 | 第25-26页 |
·砧木、接穗叶片保留与否对微嫁接成活的影响 | 第26-27页 |
·生长调节剂对砧穗的处理对微嫁接成活的影响 | 第27-29页 |
·生长调节剂培养基混培法对微嫁接成活的影响 | 第27-28页 |
·生长调节剂滴加法对微嫁接成活的影响 | 第28页 |
·生长调节剂浸泡法对微嫁接成活的影响 | 第28-29页 |
·嫁接方法对微嫁接成活的影响 | 第29-31页 |
·不同嫁接方式对微嫁接成活的影响 | 第29-30页 |
·接口绑缚方式对微嫁接成活的影响 | 第30页 |
·嫁接苗的不同放置方式对微嫁接成活的影响 | 第30-31页 |
·PVP对微嫁接成活的影响 | 第31页 |
4 抗病诱导及抗病种质筛选的初步研究 | 第31-33页 |
·不同药物浓度对砧木生长的影响 | 第31-33页 |
·抗病种质筛选初步研究 | 第33页 |
5 微嫁接苗的继代 | 第33-34页 |
讨论 | 第34-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3页 |
图版 | 第43-46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46-47页 |
作者简历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