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有效期的无可信第三方的多银行电子现金协议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现有电子商务交易协议 | 第12-15页 |
| ·安全电子交易协议 | 第12-13页 |
| ·微支付协议 | 第13-14页 |
| ·安全套接层协议 | 第14-15页 |
| ·论文的研究意义及背景 | 第15-16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6-17页 |
| 第2章 数学基础及相关知识 | 第17-30页 |
| ·有限域 | 第17页 |
| ·单向散列函数 | 第17-18页 |
| ·交互式证明和零知识证明 | 第18-20页 |
| ·椭圆曲线有关概念 | 第20-24页 |
| ·任意域上的椭圆曲线 | 第20-21页 |
| ·有限域上的椭圆曲线 | 第21-22页 |
| ·椭圆曲线上的离散对数问题 | 第22-23页 |
| ·椭圆曲线加密体制 | 第23页 |
| ·椭圆曲线数字签名体制 | 第23-24页 |
| ·公开密钥密码系统 | 第24-26页 |
| ·密钥产生 | 第24页 |
| ·加密体制 | 第24-25页 |
| ·数字签名体制 | 第25页 |
| ·同时达到秘密通信与数字签名 | 第25-26页 |
| ·公开密钥基础设施 | 第26-29页 |
| ·结构模型 | 第26-28页 |
| ·功能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3章 电子现金系统的匿名性控制问题分析 | 第30-39页 |
| ·引言 | 第30-31页 |
| ·匿名性定义 | 第31-33页 |
| ·发展历史 | 第33-35页 |
| ·匿名性撤销的方式 | 第35-36页 |
| ·匿名性控制问题分析 | 第36-38页 |
| ·已有方法分析 | 第36-37页 |
| ·匿名性的控制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4章 加入有效期的无可信方电子现金方案 | 第39-49页 |
| ·引言 | 第39-40页 |
| ·银行数据库分析 | 第40-42页 |
| ·方案描述 | 第42-45页 |
| ·方案建立 | 第42页 |
| ·取款协议 | 第42-44页 |
| ·支付协议 | 第44页 |
| ·存款协议 | 第44-45页 |
| ·方案分析 | 第45-47页 |
| ·方案的正确性 | 第45-46页 |
| ·公平匿名性 | 第46-47页 |
| ·防止重复花费 | 第47页 |
| ·效率分析 | 第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 第5章 多银行的电子交易协议 | 第49-74页 |
| ·引言 | 第49页 |
| ·多银行电子现金模型 | 第49-51页 |
| ·基本假定 | 第51页 |
| ·基本模块 | 第51-53页 |
| ·电子收银台 | 第52页 |
| ·电子钱包 | 第52页 |
| ·支付网关 | 第52页 |
| ·送货系统 | 第52-53页 |
| ·商务系统 | 第53页 |
| ·协议描述 | 第53-64页 |
| ·标记 | 第53-55页 |
| ·群的管理者(中央银行)的初始设置 | 第55页 |
| ·发币银行证书的领取 | 第55-57页 |
| ·开户协议 | 第57-58页 |
| ·提取协议 | 第58-61页 |
| ·支付协议 | 第61-64页 |
| ·追踪协议 | 第64页 |
| ·协议分析 | 第64-73页 |
| ·匿名性 | 第65-66页 |
| ·原子性 | 第66-68页 |
| ·安全性 | 第68-69页 |
| ·效率分析 | 第69-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结论 | 第74-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0-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
| 作者简介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