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绪论 | 第1-25页 |
| ·汽车抗撞性能研究 | 第10-19页 |
| ·碰撞仿真技术是汽车碰撞性能研究的重要方法 | 第11-15页 |
| ·汽车碰撞仿真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 第15-18页 |
| ·提高汽车碰撞CAE 模型精度 | 第18-19页 |
| ·将车身成形因素引入汽车抗撞性设计 | 第19-23页 |
| ·将车身成形因素引入汽车抗撞性设计的意义 | 第19-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 ·烤漆温度对车身零件抗撞性影响 | 第23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25页 |
| 第二章 基于一步成形理论的预示车身部件冲压影响研究 | 第25-50页 |
| ·绪论 | 第25-27页 |
| ·一步模拟方法的基本思想 | 第26-27页 |
| ·一步模拟方法中的假设及特征 | 第27页 |
| ·一步成形模拟的基本理论 | 第27-32页 |
| ·几何关系 | 第27-28页 |
| ·单元应变 | 第28-29页 |
| ·本构关系 | 第29-30页 |
| ·边界条件 | 第30-31页 |
| ·有限元方程的建立和求解 | 第31-32页 |
| ·改进型逆有限元法在车身部件速成形模拟中的应用 | 第32-44页 |
| ·对四节点等参单元的改进 | 第33-40页 |
| ·部分减缩积分算法 | 第40-42页 |
| ·计算实例 | 第42-44页 |
| ·映射算法 | 第44-49页 |
| ·整体搜索 | 第45页 |
| ·局部自然坐标映射法 | 第45-49页 |
| ·小结 | 第49-50页 |
| 第三章 冷变形及温度变化对车身结构件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影响研究 | 第50-64页 |
| ·冷变形对金属性能的影响 | 第50-54页 |
| ·冷变形时金属组织的变化 | 第51-52页 |
| ·金属的回复和再结晶 | 第52-54页 |
| ·弹性模量研究 | 第54-56页 |
| ·影响弹性模量的因素 | 第54-55页 |
| ·弹性模量的测量 | 第55-56页 |
| ·屈服强度影响因素 | 第56页 |
| ·冷拉伸及温度变化对冷扎钢板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的影响 | 第56-62页 |
| ·冷变形改变冷扎钢板弹性模量和屈服应力试验 | 第57-59页 |
| ·车身油漆工艺 | 第59-61页 |
| ·温度升高对材料弹性模量和屈服应力影响试验 | 第61-62页 |
| ·结论 | 第62-63页 |
| ·小结 | 第63-64页 |
| 第四章 车身结构耐撞性有限元法基本理论及关键算法研究 | 第64-77页 |
| ·弹塑性有限元法 | 第64-66页 |
| ·汽车碰撞系统有限元方程求解方法 | 第66-70页 |
| ·直接积分法 | 第66-68页 |
| ·空间有限元离散 | 第68-70页 |
| ·碰撞仿真有限元法求解中的关键技术 | 第70-72页 |
| ·应力修正 | 第70-71页 |
| ·沙漏控制 | 第71-72页 |
| ·接触一碰撞界面算法 | 第72-76页 |
| ·接触搜索算法 | 第73-74页 |
| ·接触力算法 | 第74-76页 |
| ·小结 | 第76-77页 |
| 第五章 基于工艺过程材料性能变化的车身结构件碰撞试验研究 | 第77-95页 |
| ·汽车碰撞试验概述 | 第77-79页 |
| ·本研究的试验目的 | 第79-80页 |
| ·试验方案的确定 | 第80-86页 |
| ·试件的选择 | 第80页 |
| ·试验系统确定 | 第80-83页 |
| ·试验准备 | 第83-86页 |
| ·碰撞试验 | 第86-90页 |
| ·试验结果对比 | 第90-93页 |
| ·碰撞过程对比 | 第90-92页 |
| ·加速度对比 | 第92页 |
| ·残余变形对比 | 第92-93页 |
| ·小结 | 第93-95页 |
| 第六章 工艺过程材料特性变化对车身结构件抗撞性影响仿真研究 | 第95-109页 |
| ·碰撞模拟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 第95-100页 |
| ·碰撞模拟中的结构单元 | 第95-96页 |
| ·网格大小选择 | 第96-97页 |
| ·材料本构关系模型 | 第97-98页 |
| ·摩擦系数的选取 | 第98-99页 |
| ·沿厚度方向积分点个数的影响 | 第99页 |
| ·接触方式的选择 | 第99-100页 |
| ·沙漏能和控制参数 | 第100页 |
| ·碰撞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100-101页 |
| ·成形预示引入碰撞模拟分析 | 第101-102页 |
| ·材料性能变化对碰撞仿真影响 | 第102-108页 |
| ·零件厚度不均匀影响 | 第102-104页 |
| ·零件材料硬化影响 | 第104页 |
| ·屈服应力影响 | 第104-105页 |
| ·杨氏模量影响 | 第105-106页 |
| ·材料性能变化综合影响 | 第106-108页 |
| ·结论 | 第108页 |
| ·小结 | 第108-109页 |
| 第七章 全文总结 | 第109-11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2-121页 |
|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121-122页 |
| 致谢 | 第122-123页 |
| 摘要 | 第123-126页 |
| ABSTRACT | 第126-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