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对准系统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 ·课题来源 | 第8页 | 
|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 第9-11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 第2章 视觉自动对准系统结构 | 第13-22页 | 
| ·视觉自动对准系统基本原理 | 第13-15页 | 
| ·视觉自动对准系统硬件组成 | 第15-17页 | 
| ·视觉自动对准系统图像处理技术及软件实现 | 第17-21页 | 
| ·图像与数字图像 | 第18页 | 
| ·图像处理算法流程 | 第18-19页 | 
| ·软件系统的实现 | 第19-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3章 摄像机的标定原理 | 第22-32页 | 
| ·摄像机基本模型 | 第22-23页 | 
| ·坐标间的变换 | 第23-25页 | 
| ·摄像机的标定参数 | 第25-27页 | 
| ·摄像机参数计算 | 第27-31页 | 
| ·CCD 摄像机的比例系数s_x 的求解 | 第27-28页 | 
| ·主点(u_0, v_0) 的确定 | 第28-29页 | 
| ·像素转换当量v_p 的标定 | 第29-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4章 定位标记的提取 | 第32-44页 | 
| ·定位标记的分析 | 第32-34页 | 
| ·定位标记的分类 | 第32-33页 | 
| ·定位标记分析 | 第33-34页 | 
| ·图像预处理 | 第34-40页 | 
| ·灰度直方图分析 | 第34-35页 | 
| ·阈值分割 | 第35-37页 | 
| ·图像平滑 | 第37-40页 | 
| ·边缘提取 | 第40-41页 | 
| ·定位标记的提取 | 第41-43页 | 
| ·粗定位标记的提取 | 第41-42页 | 
| ·精定位标记的提取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5章 高精度匹配算法的研究 | 第44-59页 | 
| ·图像匹配方法的分类和分析 | 第44-49页 | 
| ·图像匹配方法的分类 | 第44-48页 | 
| ·图像匹配方法的比较 | 第48页 | 
| ·图像匹配方法的决定因素 | 第48-49页 | 
| ·特征空间的提取 | 第49-54页 | 
| ·亚像素边缘提取算法 | 第49-51页 | 
| ·特征点的提取 | 第51-53页 | 
| ·实验结果 | 第53-54页 | 
| ·高精度自动对准算法的实现 | 第54-58页 | 
| ·粗定位 | 第54-55页 | 
| ·点模式匹配算法 | 第55-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6章 软件系统和实验分析 | 第59-64页 | 
| ·软件系统 | 第59-60页 | 
| ·实验分析 | 第60-63页 | 
| ·亚像素边缘提取精度分析 | 第60-61页 | 
| ·匹配精度分析 | 第61-63页 | 
| ·本章小节 | 第63-64页 |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7页 | 
| ·全文总结 | 第64-65页 | 
| ·展望及今后工作的建议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