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部分 正文 足阳明胃经穴位注射治疗脾虚血瘀型黄褐斑的临床研究 | 第8-30页 |
1 研究对象 | 第8-11页 |
·研究对象的来源 | 第8页 |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8-11页 |
·诊断标准 | 第8-9页 |
·病例纳入标准 | 第9页 |
·病例排除标准 | 第9-10页 |
·剔除和脱落标准 | 第10页 |
·中止标准 | 第10-11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1-16页 |
·研究流程图 | 第11页 |
·随机分组方法 | 第11-12页 |
·治疗方案 | 第12-13页 |
·试验治疗用具及试验药品 | 第12页 |
·具体治疗方法 | 第12-13页 |
·治疗期间注意事项 | 第13页 |
·研究要求 | 第13页 |
·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 | 第13页 |
·观察方法 | 第13-14页 |
·疗效评定 | 第14-15页 |
·统计学处理方法 | 第15页 |
·安全性评价分析标准 | 第15-16页 |
3 研究结果 | 第16-21页 |
·病例脱失情况 | 第16页 |
·临床一般资料 | 第16-18页 |
·疗效评价 | 第18-20页 |
·治愈病例随访结果 | 第20页 |
·不良反应 | 第20-21页 |
·典型病例 | 第21页 |
4 讨论 | 第21-28页 |
·黄褐斑的现代研究 | 第21-22页 |
·传统医学对黄褐斑的认识 | 第22-23页 |
·导师关于黄褐斑的论治特色 | 第23-24页 |
·穴位注射的作用机理及运用 | 第24-25页 |
·足阳明胃经与面部皮肤美容的关系 | 第25-26页 |
·立方依据 | 第26-27页 |
·疗效分析 | 第27-28页 |
5 结论 | 第28页 |
6 问题与展望 | 第28-30页 |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黄褐斑的中西医治疗概况 | 第30-44页 |
一、黄褐斑的病因病机概述 | 第30-36页 |
1 祖国医学对黄褐斑的认识和研究 | 第30-32页 |
2 现代医学对黄褐斑成因的认识 | 第32-36页 |
二、黄褐斑治疗概况 | 第36-43页 |
1 黄褐斑中医药治疗 | 第36-38页 |
2 黄褐斑的西医治疗 | 第38-42页 |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 第42-43页 |
三、总结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临床观察)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综述部分) | 第46-51页 |
附表 黄褐斑脾虚血瘀型观察病例评分 | 第51-52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