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 论 | 第1-47页 |
·失稳的定义及其判定准则 | 第9-25页 |
·失稳判定准则γ= 1 | 第10-12页 |
·失稳准则γ= 1 -m | 第12-14页 |
·失稳准则γ= 1 + m | 第14-16页 |
·J. J. Jonas 带缺陷的失稳准则 | 第16-18页 |
·Hutchinson 的长波长线性分析 | 第18-20页 |
·I.-H. Lin 的失稳理论 | 第20-23页 |
·Li Chuan Chung 的失稳理论 | 第23-25页 |
·失稳的扩散速率(不稳定性的发展)及m 、n和各种缺陷对失稳的影响 | 第25-40页 |
·Hart 的非均匀性发展 | 第26页 |
·Jonas 的缺陷及其对拉伸稳定性的影响 | 第26-31页 |
·Ghosh 的失稳扩散理论 | 第31-32页 |
·Hutchinson 的非线性长波长失稳扩散理论 | 第32-34页 |
·Nichols 的失稳扩散 | 第34-35页 |
·Kocks 的应变速率梯度的变化 | 第35-36页 |
·I.-H.Lin 的截面斜率的发展变化 | 第36-38页 |
·畑山東明的非均匀变形行为 | 第38-39页 |
·Farghalli 的局部流动和颈缩形成 | 第39-40页 |
·失稳应变与断裂应变的预测以及m 、n 值对失稳应变与断裂应变的影响 | 第40-45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45-4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45-46页 |
·本论文的整体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46-47页 |
第2章 超塑性拉伸变形的数学模型及稳定性分析 | 第47-58页 |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48-49页 |
·基本公式 | 第48-49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49页 |
·稳定性分析 | 第49-52页 |
·模型解析 | 第52-54页 |
·定载荷情况 | 第52-53页 |
·恒应变速率情况 | 第53页 |
·恒速率情况 | 第53-54页 |
·模型的应用 | 第54-56页 |
·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 与应变硬化指数γ的量纲 | 第54-55页 |
·本构方程σ= kε~m 的本质 | 第55-56页 |
·本章结论 | 第56-58页 |
第3 章 超塑性变形的四个失稳状态 | 第58-73页 |
·载荷失稳与几何失稳 | 第58-66页 |
·载荷失稳 | 第59-60页 |
·几何失稳 | 第60-66页 |
·应力失稳 | 第66-68页 |
·断裂失稳 | 第68-72页 |
·本章结论 | 第72-73页 |
第4 章 超塑性拉伸变形的应变速率波动模型 | 第73-82页 |
·超塑性材料的应变速率敏感性 | 第73-76页 |
·超塑性拉伸变形的应变速率波动模型 | 第76-78页 |
·建立新的本构方程 | 第78-81页 |
·本章结论 | 第81-82页 |
第5 章 非理想试样超塑性拉伸变形与失稳应变、断裂应变的预测 | 第82-96页 |
·带缺陷试样的超塑性变形行为 | 第82-84页 |
·颈缩变化对超塑性拉伸变形的影响 | 第84-87页 |
·定载荷拉伸下非均匀发展 | 第85页 |
·恒应变速率拉伸下非均匀发展 | 第85-86页 |
·恒速率拉伸下非均匀发展 | 第86页 |
·恒应力拉伸下非均匀发展 | 第86-87页 |
·失稳应变的预测 | 第87-91页 |
·载荷失稳应变 | 第87-88页 |
·几何失稳应变 | 第88-89页 |
·应力失稳应变 | 第89-90页 |
·断裂失稳应变 | 第90-91页 |
·带缺陷试样的断裂应变 | 第91-95页 |
·几何缺陷下试样的断裂应变 | 第91-92页 |
·机械缺陷下的断裂应变 | 第92-94页 |
·混合缺陷下试样的断裂应变 | 第94-95页 |
·本章结论 | 第95-96页 |
第6 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9-110页 |
摘要 | 第110-113页 |
ABSTRACT | 第113-118页 |
致谢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