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导论 | 第8-18页 |
·区域经济的相关研究 | 第8-14页 |
·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理论 | 第8-12页 |
·西方区域经济学理论研究 | 第12-13页 |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 第13-14页 |
·论文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6-18页 |
·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16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2章 长三角区域发展特征 | 第18-29页 |
·长三角的空间概念 | 第18-22页 |
·长三角的历史沿革 | 第18页 |
·长三角概况 | 第18-19页 |
·长三角的几种定义 | 第19-20页 |
·长三角地域经济距离缩短、地域经济联系加密 | 第20-21页 |
·国家层面的长三角规划 | 第21-22页 |
·长三角的一体化趋势 | 第22-29页 |
·商品基本实现无障碍流通 | 第22-23页 |
·长三角城际铁路网形成在望 | 第23-24页 |
·“大交通走廊”轮廓初显 | 第24页 |
·区域通信一体化“试水” | 第24-25页 |
·“候鸟型人才”穿梭长三角 | 第25-26页 |
·“信用长三角”日益清晰 | 第26-27页 |
·各地政府对一体化的规划和推动 | 第27-29页 |
第3章 长三角区域发展面临的问题 | 第29-35页 |
·长三角10年来首次整体“疲态” | 第29-30页 |
·长三角面临的问题 | 第30-35页 |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 | 第30页 |
·区域经济同构竞争激烈 | 第30-32页 |
·区域统一协调发展的困难重重 | 第32页 |
·区域环境压力增大,资源能源短缺 | 第32-33页 |
·企业自主创新环境差,创新能力不足 | 第33页 |
·区域发展模式转变面对巨大挑战 | 第33-35页 |
第4章 长三角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 第35-48页 |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第35-37页 |
·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观 | 第35页 |
·可持续发展的效益观 | 第35-36页 |
·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 | 第36页 |
·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观 | 第36页 |
·可持续发展社会平等观 | 第36-37页 |
·依靠功能定位解决长三角同构竞争 | 第37-40页 |
·依靠城市功能定位促进差异化发展 | 第37-38页 |
·上海:放弃低端制造业的争夺 | 第38-39页 |
·逐渐在竞争中实现“雁阵齐飞” | 第39-40页 |
·寻求制造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 | 第40-41页 |
·依靠绿色能源破解瓶颈 | 第41-42页 |
·确立消费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 | 第42-43页 |
·消费拉动型经济基础已初步具备 | 第42-43页 |
·消费拉动是经济增长最健康、持久的引擎 | 第43页 |
·从“制造”到“创造”,用“倒逼”机制促进企业自主创新 | 第43-46页 |
·浙企自主创新的启示 | 第43-45页 |
·利用资源要素和市场竞争形成“倒逼”机制 | 第45-46页 |
·在更大范围内放大长三角“背景效应” | 第46-48页 |
·上海应加强与沿江重要节点城市的联动 | 第46-47页 |
·重视制度创新,建立长江沿江地区合作联动新机制 | 第47-48页 |
结束语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