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6页 |
引言 | 第6-7页 |
一、死刑在现阶段更受关注的原因分析 | 第7-10页 |
(一) 是国家步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的现实需求 | 第7页 |
(二) 是改革开放和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结果 | 第7-8页 |
(三) 经济的发展和对人权的提倡提升了人们对生命价值的认识 | 第8页 |
(四) 新闻媒体的放开营造了氛围 | 第8-9页 |
(五) 社会治安形势出现变化使研究死刑问题提供了条件 | 第9-10页 |
二、对保留死刑几个观点的质疑 | 第10-26页 |
(一) 对“死刑是杀人者自由意志的产物”的质疑 | 第10-13页 |
(二) 对“处死杀人者是对生命的价值的尊重”的质疑 | 第13-16页 |
(三) 对“死刑是与杀人者相适应之刑”的质疑 | 第16-18页 |
(四) 对“死刑是避免私刑的必要手段”的质疑 | 第18-19页 |
(五) 对“死刑具有最大的威慑功能”的质疑 | 第19-23页 |
(六) 对“死刑具有最大的个别预防功能”的质疑 | 第23-26页 |
三、死刑适用标准 | 第26-39页 |
(一) 关于死刑适用的国际标准 | 第26-31页 |
(二) 死刑适用的国际标准与国内法的协调 | 第31-39页 |
四、对废除中国死刑预期的分析 | 第39-42页 |
(一) 对中国废除死刑期限的理解 | 第39-40页 |
(二) “阶段论”的观点值得推敲 | 第40-41页 |
(三) 废除死刑的着力点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注释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论文摘要(中文) | 第47-50页 |
论文摘要(英文) | 第50-54页 |
后记 | 第54-55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55页 |